> 儿科 >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_Xiao Er Ding Xing Bing Du Xing Gan Yan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_Xiao Er Ding Xing Bing Du Xing Gan Yan

概述

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常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的患儿。急性丁型肝炎分为: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同时感染病情呈良性自限性经过,预后好。而重叠感染是指已经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这样的基础上又感染上了丁型肝炎病毒,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通过HDV RNA的检测可以确定诊断。丁型肝炎在世界分布较广,我国发病率较低。


病因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它不能在被感染的患儿体内独立复制。它的装配依赖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乙肝病毒(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丁肝病毒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共同生存的关系。所以丁肝病毒只能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


临床表现

1.急性丁型肝炎

(1)HDV和HBV同时感染  潜伏期6~12周。既往体内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即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查与乙型肝炎相似。为急性黄疸型,谷丙转氨酶有两次升高,呈双峰型或称双相型。由于两种病毒互相制约,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2)HDV和HBV重叠感染  潜伏期3~4周,在原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下,又感染了丁肝病毒,使原有肝脏病情加重。大部分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多表现为急性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原为慢性肝炎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2.慢性丁型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  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部分患儿可以形成慢性肝炎。儿童慢迁肝的临床症状较轻,仅在查体中发现肝功异常。也有患儿出现食欲不佳、全身无力、消瘦等症状。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  临床症状多样,有些患儿没有不适;有些患儿仅有轻度乏力、腹胀;也有些患儿面色暗黄、纳差、面部及颈部可出现蜘蛛痣,肝脏肿大,严重时肝功能衰竭。

3.重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可以引起重型肝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多数患儿出现重度黄疸、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


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 Ag)检查  血清HDV Ag阳性是诊断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这项检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肝内HDV Ag检测更具直接诊断价值。

(2)抗-HDV测定  在急性HDV与HBV同时感染时,抗HDV IgM在早期出现,慢性感染期呈持续高水平,一旦病毒消除,该抗体迅速下降。抗HDV IgG多于发病后3~8周出现低水平;慢性感染时持续高滴度。

(3)HDV RNA检查  检测血清或肝组织内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的可靠指标。

2.常规做腹部B超,了解肝脏、脾脏等情况。

3.血常规及凝血方面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血涂片中可见特异性淋巴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注意病情加重。

4.肝功及血清胆红素检测。


诊断

1.急性HDV和HBV同时感染

患急性肝炎患儿,如果一个患儿血清同时检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抗-HBs、HBeAg、抗-HBe、HBcIgM阳性;同时显示血清抗-HDIgM阳性,抗-HDIgG低滴度阳性;或血清和/或肝细胞内HDAg、HDV-RNA阳性。即可确诊。

2.HDV/HBV重叠感染

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DV-RNA和(或)HDAg阳性;或抗-HDIgM和抗-HDIgG高滴度阳性;或肝细胞内HDV-RNA和(或)HDAg阳性,即可诊断为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


鉴别诊断

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急性起病,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及迁延不愈等。CMV肝炎肝脏肿大多伴有脾脏肿大。本病血清CMV DNA阳性或抗CMV IgM阳性。

2.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

临床以感染中毒症状为主,如高热、痛苦面容,食欲减退、右上腹痛及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的症状。肝脏肿大,肝脓肿触痛明显。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培养阳性。腹部B超可协助诊断。

3.川崎病肝损害

川崎病可以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本病通常发热持续不退,伴球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指(趾)甲周有膜样脱屑,颈浅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可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血小板增多。

4.肝病型-肝豆状核变性病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此病鉴别。肝豆状核变形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以前,主要以肝损害为主,表现肝、脾肿大,肝区压痛,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黄疸日益加深,可有出血倾向,呈亚急性重症肝炎表现,严重者导致肝功能衰竭。本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检测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同样显示低下。24小时尿铜升高。患儿眼角膜周边有铜颗粒沉积,呈环状,称K-F环。

5.胆总管梗阻

儿童期的常见病因为胆总管狭窄和胆总管积石。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病因可有先天性胆道闭锁,也有后天获得性细菌及病毒感染。患儿表现黄疸、发热、腹痛、肝脏轻度肿大、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增多。经B型超声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和肝外胆管梗阻。此外99mTc核素扫描,显示核素滞留和梗阻存在。


治疗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1.HBV、HCV同时感染时,表现急性肝炎,病程多为自限性经过,不需特殊治疗。患儿保证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肝药物及中药治疗。

2.HBV、HDV重叠感染转变成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

(1)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每日一次或每周三次,疗程3~6个月;阿糖胞苷小剂量肌肉注射,每日两次疗程3个月。

(2)免疫调节  胸腺肽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周2~3次疗程1~2个月;

(3)中药治疗。

3.患儿有重型病毒肝炎的症状立即住院治疗。


预防

1.目前尚没有疫苗预防,因为丁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依赖,故应预防乙型肝炎。

2.新生儿及易感儿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3.切断母婴传播途径:接产过程中保护新生儿皮肤不破损;HBeAg与HBV DNA阳性的母亲不喂奶。

4.乙肝免疫球蛋白:适合給HBsAg、HBe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乙肝患者看护的一岁以内的婴儿及误输入或注射HBsAg阳性血制品的患儿,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5.严格筛选输血员。

6.推广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