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康复_Shou Wai Shang Kang Fu
一 概述
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辅助器具、康复工程、心理治疗等康复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和肢体重建技术的发展,使过去认为不宜早期进行修复的肌腱、神经断裂也能进行一期修复,缺损的组织可移植重建,这就为手的功能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手康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临床表现
手外伤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者损伤常合并出血、疼痛、肿胀、畸形和(或)功能障碍,后者皮下组织在损伤后严重肿胀,容易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部分病人可导致远端肢体或软组织的坏死。手外伤常为复合性损伤,
涉及手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骨、关节、神经、血管等。通常分为骨折、肌腱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烧伤、断指再植等。
三 检查
1.检查前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如x光片,化验等)及手术经过。
2.电生理功能检查:包括电诊断、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体感诱发电位等检查。
四 康复评定
1.评价目的
确定障碍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早期发现可能形成障碍的因素,以作为制定康复计划,判断预后的依据。
2.评价对象
(1)形态 包括畸形、缺损情况及运动型式。
(2)皮肤和软组织 有无创伤、肿胀、感染与瘢痕。
(3)肌肉和关节 有无粘连挛缩、强直、活动度和协调性。
(4)神经、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
3.评价方法
(1)通过视诊、触诊、测量和活动等了解形态及皮肤软组织情况。
(2)运动功能评价 ①通过徒手肌力检查、握力,捏力,夹力测定等了解肌力状况;②通过关节活动范围了解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范围。
(3)感觉功能测定 通过触觉、痛觉、振动觉、冷热觉、二点觉、物体辨别觉检查,判断感觉障碍程度和范围。
(4)手综合功能评价 通过拾物试验、Carroll上肢功能定量测试,了解病人日常生活动能力。
五 康复治疗
现代医学要求对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早期康复。康复医疗应贯穿在整个临床工作中,其主要任务是从功能和全面康复的要求出发,预防继发性损伤和废用性变化,保持和恢复功能。
1.麻痹手的康复
(1)术前康复 ①神经损伤后肢体应佩戴矫形器,使各关节保持功能位正常活动范围。②对已发生挛缩的关节以中、小剂量进行较长时间的牵引,并配台蜡疗、超声波治疗。③增强有残存功能肌肉的肌力准备肌肉移植和肌腱移位的手术条件,或建立代偿功能。④神经移位以前,为了延缓肌肉萎缩常用按摩疗法,电刺激等治疗。⑤心理治疗。
(2)术后康复 应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制定康复计划,如肌腱移位手术需石膏固定4周。此期可按移位肌原功能进行等长收缩练习,每天3次;石膏除去后2周内作无负荷的小量主动运动,2周后行增强肌力训练和纠正关节挛缩的被动运动、牵引等。训练移位肌功能时先让病人做原来动作,然后用手阻断原来动作,即可完成新的动作,通过反复训练,便可建立新的运动觉。
2.僵直手的康复
对骨性僵直主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是减轻肿胀和早期使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装置,避免关节粘连。对纤维性关节僵直,主要进行牵引疗法。
康复治疗的原则
(1)消炎、消肿、镇痛、促进创面愈合 早期应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物理治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细胞膜通透性,提高组织再生能力。
(2)预防粘连、软化瘢痕 早期采用压力疗法、按摩等,后期可用运动疗法帮助肌腱滑动,应用被动伸展运动或手夹板,提供温和而持续牵拉,使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粘连带被拉长并重新排列,瘢痕松弛。并辅以中频电、超声波、蜡疗等、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3)增加运动功能 通过各种运动改善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运动的协调性,改善机体对运动的耐力。
(4)增加生活适应力 通过作业活动增强手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提高感知功能,改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掌握一种生活和工作技能。
(5)恢复感觉功能 通过注意、生物反馈、综合训练和回忆,提高感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