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缺失综合征_Dan Guan Que Shi Zong He Zheng
一 概述
胆管缺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是一个病理学概念,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引起肝内胆管炎症,导致胆管破坏,致使局部或弥漫的肝内胆管消失,从而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的一类临床疾病。可由发育的、免疫的、血管的、感染的或化学机制引起的。本病起病多隐匿,表现为黄疸、瘙痒、疲乏、体重下降等。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也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治疗根据不同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 病因
可引起肝内胆管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缺血、感染、异常免疫反应、代谢异常、药物或毒物等。具体原因常见的有:
1.肝移植术后胆管缺失综合征是肝移植术后晚期排异的主要表现。
2.药物包括:氯丙嗪、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氟喹诺酮类,荷包牡丹碱、布洛芬,伊曲康唑、金制剂等。
3.霍奇金病。
4.巨细胞病毒感染尤其是在肝移植术后。
三 临床表现
起病多隐袭,进行性肝功能恶化。在肝移植后可以暴发起病。主要为肝内胆汁淤积的表现,如黄疸、皮肤瘙痒、疲倦、体重下降等。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晚期患者可有胆汁性肝硬化表现。
四 检查
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可有非特异件免疫球蛋白增高,各种抗体如ANA、AMA、SMA等均为阴性。
肝活检显示胆管数目明显减少或缺失。只有在”适当的肝活检标本(肝组织长于3cm,至少含有11个门管区)”证实门管区的小叶间胆管丧失>50%方可诊断本病。
五 诊断
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肝内胆汁淤积表现及病理组织活检,可协助诊断。本病还应与各种能够引起肝内胆汁淤积的其他疾病相区分。
六 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治疗原发病。如加强抗排异治疗,避免使用可疑药物或毒物,控制感染。出现黄疸或皮肤瘙痒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熊去氧胆酸,可有效缓解症状。晚期患者可行肝移植。肝移植术后出现导致本病者,可再次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