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_Xin Zang Bing
一 概述
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一类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升高,其中冠心病已逐渐成为最常见的心脏病。
二 病因
1.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
2.后天性心脏病
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病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等。
三 分类
1.按病因分类
可分为先天性、风湿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性、肺源性、感染性、内分泌和代谢性、贫血性、中毒性等多种类型。
2.按病理解剖分类
可分为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变、心内膜病变、心包病变、心脏肿瘤以及心脏和大血管各种先天性畸形等。
3.按病理生理分类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乳头肌功能不全、阿-斯综合征等。
四 临床表现
1.症状
常见的自觉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或胸部不适、水肿、少尿、晕厥等。
还应注意风湿热、咽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性病、吸毒、家族史等情况,了解这些病史,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2.体征
常见体征有:心脏增大、心前区搏动、心前区震颤、异常心音、心脏杂音、心律失常、脉搏异常等。
(1)望诊 如左心室扩大时可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弥散性;左心室肥厚时心尖呈抬举性搏动;而自幼患心脏病的患者,可见心前区隆起。
(2)触诊 震颤是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如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连续性震颤,而室间隔缺损的患者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收缩期震颤。
(3)叩诊 通过叩诊可了解心脏浊音界的大小,进而了解心脏的扩大情况。
(4)听诊 包括心音性质的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律失常等。
(5)周围血管体征 在动脉上主要表现为脉搏异常,如水冲脉、双峰脉、交替脉、奇脉等。在静脉上主要观察颈静脉的充盈水平。
五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血、尿常规检查外,有多种实验室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各类型的心脏病。包括反映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血糖和血脂检测;反映细菌感染的体液培养;反应各种微生物感染的血清抗体测定(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抗透明质酸酶、C反应蛋白、病毒中和抗体等);血液pH值测定和血气分析;各种内分泌疾病有关的检测;以及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等有关实验室检查。
2.辅助检查
(1)侵入性检查 主要有心导管检查和与该检查项结合进行的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可进行血液动力学诊断,获得心腔内的压力曲线、血氧资料、选择性指示剂(包括温度)稀释曲线、测定心排血量;心腔内心电图检查、希氏束电图检查、心内膜和外膜心电标测;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显像、心血管内镜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创伤,但可得到比较直接的诊断资料,诊断价值较大。
(2)非侵入性检查 包括各种类型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检查等。这些检查对患者无创伤性,故较易被接受,但得到的资料较间接,而随着仪器性能和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其诊断价值也在迅速提高。①心电图检查 常见的有普通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心前区心电图标测等。②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血管超声诊断方法和技术目前主要有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运动显像技术、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等。③X线检查 如透视、平片、CT等。④磁共振检查 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磁共振显像也被称为心脏MR(CMR),能全面显示心脏房室情况,准确判断心脏整体和阶段运动。⑤放射性核素检查 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血池显像。
六 诊断
借助病史和查体,医生通常基本能确定受检者是否有心脏疾病。完整详尽的心脏病诊断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心功能诊断及并发症诊断。
诊断试验用来证实诊断、确定疾病的程度和预后以及有助于拟定治疗计划。很多检查可帮助获得快速、准确的诊断。这些技术包括:电学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显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心导管术等。
七 治疗
1.病因治疗
对病因已明确的患者,积极治疗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例如贫血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血管病、脚气病型心脏病等。
2.解剖病变的治疗
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可纠正病理解剖改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可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治;各种心脏瓣膜病也可以实施瓣膜修补术或人造瓣膜替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实行介入治疗或旁路移植术等。
3.病理生理的治疗
对目前尚无法或难于根治的心血管病,主要是纠正其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可用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等。
4.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心脏病变、年龄、体力等情况,采用动静结合的办法,在恢复期尽早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在康复治疗中要注意心理康复,解除思想顾虑,加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恢复工作或学习后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
5.常用药物
心脏病常有的治疗药物有九大类: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
(3)利尿剂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
(4)有机硝酸酯类药物 如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
(5)钙通道阻滞剂 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氨氮地平、左旋氨氮地平、非洛地平;
(6)洋地黄类及非洋地黄类正性变性药物 如地高辛、多巴胺、米力农;
(7)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
(8)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溶栓药 如阿司匹林、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
(9)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如辛伐他汀、依折麦布。
八 心脏病与妊娠
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前已患有心脏病,原有的心脏病通常是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另一种是妊娠诱发的心脏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生期心肌病等。
心脏病患者妊娠期间对心脏威胁最大的改变是体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多、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高凝状态。妊娠期间心脏的负担是逐步增加的,尤其是在妊娠后期、分娩时、产褥期的最初3天,极易发生心力衰竭,是患有心脏病的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应加倍重视。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心脏病妇女不宜妊娠,已怀孕者应及早终止妊娠:①心功能Ⅲ级以上,有心力衰竭史者;②风湿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或活动性风湿热等;③心脏有活动性炎症者;④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⑤先天性心脏病伴明显发绀或肺动脉高压者;⑥伴主动脉根部扩张的马方综合征;⑦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肾炎、肺结核等;⑧心脏经手术治疗后仍有发绀、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在Ⅲ级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