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科 > 脂肪性肝硬化_Zhi Fang Xing Gan Ying Hua

脂肪性肝硬化_Zhi Fang Xing Gan Ying Hua

概述

脂肪性肝硬化是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无过量饮酒)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如果未经治疗,日积月累脂肪大量蓄积,影响自身的血液、氧气供应及代谢,造成肝细胞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发展至脂肪性肝炎,并渐至肝脏纤维增生,乃至发展成脂肪性肝硬化。这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个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脂肪肝患者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其预后不佳。


病因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有增多的趋势。继发于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会通过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但多为非活动性小结节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隐匿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脂肪性肝硬化与其他类型肝硬化相比无特异性,可有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尿少、腹泻等,面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手掌发红,面色晦暗,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双下肢水肿,晚期常合并出血、昏迷、感染、肾衰而危及生命,甚至发展成肝癌而死亡。


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可见血浆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胆红素及尿胆原增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倒置等现象。

2.腹部B超

可有门脉高压的表现。


诊断

1.无饮酒史或饮酒含乙醇量每周小于140g(女性<70g)。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需除外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并需除外药物(他莫昔芬、胺碘酮、甲胺蝶呤、糖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以及与先天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相关的脂肪肝。


治疗

1.基础治疗

制订合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2.避免加重肝脏损害

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

3.减肥

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4.胰岛素增敏剂

合并2型糖尿病、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增高以及内脏性肥胖者,可考虑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

5.降血脂药

血脂紊乱经基础治疗和应用减肥、降糖药物3~6个月以上,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需考虑加用贝特类、他汀类或普罗布考等降血脂药物。

6.针对肝病的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肝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经基础治疗3~6个月仍无效,以及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NASH和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经过者,可采用针对肝病的药物辅助治疗,以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可依药物性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和病期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酞胆碱、维生素E、水飞蓟素以及熊去氧胆酸等相关药物,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药物。

7.抗肝纤维化治疗

近年国内研究,应用黄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取得较好效果。

8.积极防治并发症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