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 > 肝肾阴虚证_Gan Sen Xu Zheng

肝肾阴虚证_Gan Sen Xu Zheng

概述

肝肾阴虚证,为中医证型,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致的证候。多由久病及肾;或情志内伤;或房室太过;或温热病后期,损伤肝肾之阴等引起。常见证候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胁肋胀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现代医学诊断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出现上述症状可以按肝肾阴虚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久病失调,房室不节,情志内伤,导致肝肾之阴耗伤,或温热病后期,损伤肝肾之阴,而形成肝肾阴虚证。

肝藏血,肾藏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也不断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填充,精血是相互资生的,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因此肾精亏损必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当养也。血不足以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故知气有余便是火者,愈知乙癸同源之说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肋胀痛,视物不清,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肝肾同源,肝肾阴液相互资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肾阴不足则耳鸣健忘;腰膝失于滋养,则腰膝酸软;阴虚肝脉失养则胁肋胀痛;肝肾阴虚,目失涵养,则视物不清;阴虚则热,虚热上扰,心神不安,则失眠多梦;津不上润,则口燥咽干;虚热内扰则五心烦热;虚火上扰则颧红;内迫营阴则盗汗;虚火扰动精室则男子遗精;肝肾阴虚,冲任失充,则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审证要点

本证以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伴见虚热之象为审证要点。

(1)有久病失调、房室不节、情志内伤等耗伤肝肾之阴之病理基础。

(2)可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肾阴虚的表现。

(3)兼见视物不清,胸胁疼痛等肝阴虚的症候。


鉴别诊断

本证当与单纯的肝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辨别。三者均有全身阴虚内热的症状,但单纯的肝阴虚证以两目、筋脉、胁络失养见症以及虚热的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单纯的肾阴虚证以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少或经闭等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而本证则兼有二者的临床表现。

本证还当与肺肾阴虚证相鉴别,两者都有肾阴虚、虚火内扰的临床表现,区别在于,肺肾阴虚证还有肺阴虚见症,本证则还有肝阴虚症状。


治疗要点

1.本证肝、肾阴虚同时并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为法。常用药物有沙苑子、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首乌等。

2.若见阴虚发热者,可辅以青蒿、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等药以清退虚热。

3.《景岳全书》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在滋补肝肾之阴的同时,可根据病情需要,佐以黄芪之类以温养阳气。

4.本证多为先天不足,后天久病劳伤所致,病程较长。在运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症状后,应改汤为丸,以求缓图之功。同时还要注意血肉有情之品的应用或食物调养,如鳖甲、龟甲,甲鱼、乌龟等。

5.滋阴药多滋腻碍胃,运用时常配以理气健脾之品,如陈皮。


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肝肾阴虚证主要有三组证候,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法,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滋水清肝饮、滋水生肝饮等方剂。

1.肝肾阴虚,虚热内扰

证候: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治则:滋肾养肝明目。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方药: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各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胁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郁金;腰膝酸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若午后潮热,加知母、鳖甲、龟板;若见齿衄,加炒山栀、白芍、代赭石;若眩晕者,加鹿角胶(烊化)、龟板胶(烊化)、龙骨、牡蛎;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者,加知母、黄柏、煅龙骨;月经先期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痛经者,加香附、郁金、川芎;闭经者,加丹参、菟丝子。

2.肝肾阴虚,真阴不足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治则: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方:左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炒)、枸杞子、山茱萸肉(制)、川牛膝(酒洗,蒸熟)、菟丝子(制)、鹿胶(敲碎,炒珠)、龟胶(切碎,炒珠)。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真阴失守,虚火上炎,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者,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以养阴清热;若火烁肺金,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热除蒸;若小便浑浊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若汗出多者,加黄芪、浮小麦以益气固表。

3.肝肾阴虚,阴虚火旺

证候: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咳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则:滋阴降火。主方:大补阴丸加减。方药:熟地黄(酒蒸)、知母(酒浸,炒)、黄柏(炒褐色)、龟板(酥炙)。各药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70丸(6~9克),空心盐白汤送下(现在用法:上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水送服,或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阴虚较重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咳血,吐血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以固精止遗。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枸杞子、吴茱萸,捣烂敷胁下或涌泉穴。

2.推拿按摩

用指腹轻摩肋下10分钟,用大小鱼际揉按肾俞、肝俞,来回30~50次,然后在背部轻揉。


饮食疗法

1.羊肝1具、熟地200克、枸杞30克,捣烂为丸。每次9~15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2.胡桃仁、首乌各15克、天麻6克,与龟头或鸡头或猪脑炖至肉烂,吃肉喝汤。

3.猪脑1具、天麻10克、枸杞子30克,隔水炖熟服食。

4.鹌鹑1只(去毛及胆肠)、枸杞子30克、杜仲10克,煮熟后去杜仲,吃肉喝汤。

5.清炖鳖鱼,常食之。

6.枸杞子10克,嚼碎吞服,每晚l次,可长期服用。

7.菊花(胎菊)5~10克,枸杞子10克,开水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