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 > 花柳病_Hua Liu Bing

花柳病_Hua Liu Bing

概述

花柳病,中医病名,是以排尿困难,尿频尿痛,茎端流出米泔样浊物为主要表现的梅毒。又称杨梅疮,霉疮,广疮,天柳病,卖疮,大疮等。


病因病机

花柳病多由性乱而使淫秽疫毒之邪入侵,流窜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甚至侵犯脑系。淫秽疫毒,可与湿热、风邪杂合致病。传播方式主要是精化传染(直接传染),间有气化传染(间接传染)和胎中染毒。


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常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邪之初染,疫毒结于阴器及肛门等处,发为疳疮后疫毒内侵,伤及骨髓、关窍、脏腑,变化多端,证候复杂。


鉴别诊断

1.玫瑰糠疹

皮损为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斑,其长轴与皮纹平行,附有糠状鳞屑,常可见较大母斑,自觉瘙痒,淋巴结无肿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2.软下疳

病原菌为杜克雷嗜血杆菌,潜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基底柔软,溃疡较深,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常多发。

3.药物性皮炎

有用药史,潜伏期24小时至数日,局部红斑、水疱、糜烂、渗水,自觉灼热瘙痒。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4.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初起为炎症性丘疹,疼痛且有淋巴结肿大,化脓黏连,形成窦道。


辨证施治

治疗以驱邪为主,兼顾扶正,使邪毒去,元气充,而奏效果。本病的治疗,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在抗生素中,以青霉素为主,宜足量,连续用药,务必彻底。

1.内治法

(1)肝经湿热  证候: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坚韧丘疹,四周掀肿,患处灼热,腹股沟部有杏核或鸡卵大,色白坚硬之肿块,或出现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伴口苦纳呆,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肝解毒,利湿化斑。主方: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牡丹皮、赤芍。

(2)痰瘀互结  证候: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治则:祛瘀解毒,化痰散结。主方:二陈汤合消瘰丸。酌加土茯苓、桃仁、红花、夏枯草。

(3)脾虚湿蕴  证候: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口;伴筋骨酸痛,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肢倦体重;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治则:健脾化湿,解毒祛浊。主方:芎归二术汤加减。

(4)气血两虚  证候:病程日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仲,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则:补气益血,扶正固本。主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5)气阴两虚  证候:病程日久,低热不退,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发枯脱落;伴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治则:益气养阴,补肾填精。主方:生脉散合大补阴丸。酌加土茯苓、地骨皮、菊花、银柴胡。

骨髓痨者,加服地黄饮子。

(6)疫毒留滞  证候:病发于感染梅毒后10周左右。初起有发热、头痛、骨节酸痛,咽喉疼痛等症状,2~3天后全身症状渐消,而出现皮疹,形态各异,有如杨梅疹;有如翻花杨梅;有如杨梅豆;有如杨梅斑。皮损常见于胸部,次见于腰腹、四肢屈侧、颜面及颈部,终发于手部。无痛痒或微有痛痒。不经治疗可在1~2个月后自趋好转,但数月,数年后可转为晚期梅毒。治则:祛风散血、解毒清火。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方药:黄连、黄芩、黄柏、山栀。

表证明显加双花、连翘;皮疹出现加生地、马齿苋;热重加水牛角、大黄。

(7)秽疮结毒  证候:病发于梅毒后期。部位不限,随处可发,或为肌肤,或为脏腑。病情凶险,危及生命。生于肌肤者,结毒肿凸,小如豌豆,大如胡桃,但无疼痛。渐渐破溃,疮口凹陷,边缘整齐,腐臭不堪,缠绵不愈;发于巅顶,可致颅顶塌陷;发于口鼻者,可致鼻塌唇缺;发于眼喉,可致眼盲喉破;发于骨节者,损筋伤骨,屈伸不利, 拘急不展。治则:凉血解毒、化瘀散结。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味。方药:公英、双花、野菊花、地丁、天葵。加蟾酥、大黄、犀角。

(8)小儿遗毒  证候:一般发于小儿出生后3周至3月 之间。婴儿消瘦,肌肤干枯,貌似老人。口角出现放射性皲裂,愈后结疤,手掌足底可有光亮斑片及大水疱;臀部皮肤剥脱,形成烂斑,鼻孔肿胀,有脓血性鼻涕,致婴儿呼吸、吮乳皆感困难,甚者可致鼻骨塌陷,膝关节及踝关节附近可发生肿胀和剧痛,从而引起四肢不能运动。治则:清血解毒,活血祛风。主方:升麻解毒汤 加味。方药:升麻、鲜皂角刺、土茯苓。加苍术,陈皮,马齿苋,黄柏。

2.外治法

(1)皮肤掀红、烂斑时,外扑鹅黄散、结毒灵药。

(2)横痃、杨梅结毒未溃时,选用冲和膏,醋、酒各半调成糊状外敷;溃破时,先用五五丹掺在疮面上,外盖玉红膏,1次/日;待其腐脓涤尽,再用生肌散掺在疮面,盖红玉膏,1次/日。

(3)黄柏、雄黄、孩儿茶、没药、轻粉、粉霜、枯研、丹砂、龙脑、蜗牛。共为细末,猪胆调搽,每日数次。

(4)轻粉、龙脑、黄柏(炒)、胡料、百花霜、黄丹(水飞)、生甘草、蚯蚓粪(火焙干)。各研细末,点擦。

(5)蟾酥丸:用于痛疽疔疮,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等证,具有清解疮毒之功效。水丸,日l~2次,葱白汤或温开水送服;外用研末,醋调敷患处。

(6)蟾酥锭: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主治疗疮发背,脑疽乳痈,恶疮初起,疼痛麻木。外用,以醋研磨涂患处。

3.专方验方

(1)杨梅疮试验方:全虫、大蜈蚣、双花、生大黄。清水煎,频服。

(2)土茯苓、生黄芪、当归。先将土茯苓煎汤,取黄花、当归拌匀微炒,干磨为末,蜜为丸。每日3次。


预防与调摄

1.加强梅毒危害及其防治常识的宣传教育。

2.严禁卖淫、螵娼,对旅馆、浴地、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管理和性病监测。

3.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早诊断,早治疗,坚持彻底的原则,建立随访追踪制度。

5.夫妇双方共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