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 > 颈椎退行性变_Jing Zhui Tui Xing Xing Bian

颈椎退行性变_Jing Zhui Tui Xing Xing Bian

概述

颈椎退行性变是指颈椎结构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年龄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使用过度、修复能力降低是引起颈椎退变的主要原因。颈椎退变本身不是疾病,有时甚至是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改变;颈椎退变不可避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命过程,然而某些情况下会成为颈椎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基础,是造成颈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结构损害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颈椎退变、减缓退变进程以及避免其发展为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病因

年龄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使用过度、修复能力降低是引起颈椎退变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降低,组织劳损所累积的结构变化不能被及时修复,出现结构衰变,功能随之受损;有时机体会以改变结构的方式进行修复,以实现功能代偿,然而,这种代偿能力是有限的,与之相应的结构改变也并不总是适度和有利的,失代偿或者代偿过度均会造成功能障碍。这种颈椎结构的衰变及功能的衰退被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人类的颈椎由7节椎体以及之间的小关节、椎间盘、纵向连接的韧带(从前至后依次为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颈段的棘上韧带又称为项韧带)、椎旁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构成。其中第1、2节颈椎分别称为寰椎、枢椎,其形态特点、连接结构以及功能与其他5节不同,称为上颈椎。与之对应,第3~7节称为下颈椎。由于上颈椎容纳脊髓的空间——椎管相对宽大,加之第1、2颈椎间没有椎间盘结构,所以脊髓等重要结构较少在此受到压迫,发病率远低于下颈椎。在上颈椎水平,造成脊髓损害的原因也与下颈椎不同,主要是由颈1、2节之间的不稳定或脱位引起,退变造成的局部韧带(寰椎横韧带为主)松弛是其重要原因。此外,颅、颈交界区易发生先天畸形,这使局部应力增加,退变加速,增加了进展为疾病的风险。下颈椎最早发生退变的结构是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等结构继之发生退变,当这些退变造成颈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即从单纯的颈椎退变进展为疾病。下面着重讲述颈椎的主要结构及其相应的退行性改变的特点,尽管也介绍这些退变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但并不意味着退变必然会引起疾病。


临床表现

1.椎体骨赘形成

骨赘俗称骨刺,易出现于椎体的上下端的前缘、后缘及神经通道周围。骨赘的形成通常认为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后高度降低,纤维环向四周膨隆,使周围的韧带受到张力而牵拉骨膜,刺激新骨形成,即所谓的“牵张性骨赘”;椎间盘高度降低亦造成椎体前、后纵韧带松弛,椎体稳定性下降,增加了椎体间的异常活动,从而容易发生反复的、微小的创伤,创伤出血后血肿经过机化、骨化等成骨过程,即在此形成骨赘。骨赘形成后机械性阻碍了椎体间的活动,甚至由于相邻椎体间骨赘的连接而完全丧失椎间活动,从而相对的增加了其稳定性,这种改变可视为一种对机体有利的代偿,在牺牲了部分运动能力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椎间的稳定,避免椎体间的过度活动造成脊髓等重要组织的损伤。然而,神经周围的骨赘无疑会占据容纳神经组织的空间,过度生长的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化组织形成突向椎管的混合突出物,会造成神经受压,椎管本就狭窄的个体(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国人标准为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小于0.75)出现这一问题的风险更高。骨端骨赘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造成的损害通常也是逐渐发生的,由于机体对于缓慢发生的压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所以往往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甚至数年就已经存在神经受压。椎体前缘的骨赘由于远离神经结构,所以大多不会引起症状,但当骨赘巨大造成椎体前方软组织受到挤压时,则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2.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以及韧带结构的退变

颈椎体间的连接除了椎间盘之外,还有两侧的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以及纵行的韧带结构。这些结构在椎间不稳定时负荷增加,出现过度活动,易于出现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神经通道处的骨赘可造成神经卡压;韧带出现肥厚、钙化或者骨化,尤其是后纵韧带、黄韧带这些骨性椎管内的韧带,在颈椎活动时肥厚的韧带易于褶皱变形,突向脊髓,使脊髓周围的有效间隙减小,甚至造成脊髓压迫。项韧带在颈椎不稳定的节段容易出现累积性创伤而产生软骨化和骨化。


预防

正如尚无有效的手段阻止人类衰老一样,颈椎退变尚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来尽量减缓颈椎退变的发展。颈椎长期超负荷工作、不恰当的锻炼方式、不正确的用颈姿势是促进颈椎退变的重要原因。避免这些因素应作到:

1.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一般40~60分钟应站起活动10分钟,以免颈项肌肉劳损使颈椎的稳定装置失效,颈椎间盘负荷过大影响其代谢而加速退变。

2.使用电脑或看电视时应使屏幕的高度与视线平齐或稍高。

3.站立或坐位时应挺胸、抬头,勿含胸探头。卧位勿使枕头过高,造成颈椎屈曲,应保持于中立或轻度仰伸位。

4.避免乘坐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坐位睡觉,颈椎常因颠簸而不自主晃动,加之缺乏颈项肌肉的有效保护,容易使颈椎间盘、韧带、项背肌肉等组织受损。

5.避免反复、剧烈的扭动或晃动颈项,突然、剧烈、反复的颈项运动不能起到锻炼作用,反而经常造成颈项结构损伤或劳损。

6.经常以正确的方式锻炼颈项肌肉,如蛙泳、放风筝、“小燕飞”、颈项肌等长收缩练习等。

7.运动前先进行热身锻炼,避免超负荷的过度活动及运动创伤。[1-3]    

 

参考资料

1.Harry N. Herkowitz, Rothman-Simeone The Spine, 6th Edition. Saunders, 2001.

2.杨克勤,张之虎.颈椎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0-150 

3.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出版社,1993: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