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科 > 原发性小肠溃疡_Yuan Fa Xing Xiao Chang Kui Yang

原发性小肠溃疡_Yuan Fa Xing Xiao Chang Kui Yang

概述

原发性小肠溃疡亦称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单纯性小肠溃疡,本病少见,主要特征为小肠有一个或多个小溃疡。凡不能用小肠先天发育不良、感染、炎症性疾病、创伤、血管异常、化学刺激、新生物及神经系统疾病解释的小肠溃疡均属本病范畴。


病因

病因未明。

1.半数以上患者有服用噻嗪类利尿药和氯化钾病史。

2.推测任何原因引起肠壁局部缺血都有可能发生溃疡。人们还注意到此病发生年龄多在50岁以上,罹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者多。老年人出现小肠溃疡可能与血管硬化、肠供血不足、肠的小血管血栓有关。临床观察发现,溃疡大部分位于系膜对侧,这也提示与供血不足有关。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肠溶性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此,有学者认为肠溶性非甾体类固醇药与本病发生有关。

4.某些致病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可为细菌、病毒或其他)、毒素及胆酸得以进入肠黏膜,导致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

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服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或肠溶性氯化钾片的病史,其服药时间多在3~4个月。常见症状为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肠鸣、脐周阵发性绞痛。空肠溃疡和回肠溃疡临床症状差异很大。空肠溃疡有类似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疼痛的规律,空腹脐周发生疼痛,进食和碱性药物能有所缓解;回肠溃疡腹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或脐周,且与饮食无关。


检查

1.X线检查

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肠狭窄等病变,但不易显示溃疡。肠梗阻时X线片可见小肠襻扩张和液平面。X线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溃疡,提高诊断阳性率。远端回肠的病变也可用灌肠法检查。

2.小肠镜

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可取活组织检查。


诊断

由于原发性小肠溃疡的症状无特异性,对小肠疾病又缺乏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故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凡有下列表现者应疑为原发性小肠溃疡:

1.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症状,而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

2.消化道出血或长期大便潜血阳性,但食管、胃、结肠内镜和X线钡剂检查未发现病变。

3.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或肠穿孔。

4.正在或近期服用氯化钾和利尿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应高度怀疑小肠溃疡。

5.对有手术指征者,可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小肠溃疡,术后排除其他特异性小肠溃疡有确诊价值。


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腹泻以脓血或黏液状便较常见,量少,并常有里急后重,多有寒热。粪便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2.霍乱

霍乱弧菌引起感染后,先发生剧烈的腹泻而后呕吐,呕吐物及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量多,无里急后重,少数患者有少量血便。脱水重者常引起肌肉痛性痉挛,皮肤皱瘪。镜检可发现运动极活跃的弧菌,应进一步作细菌培养鉴别。

3.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主要因进食被该细菌污染的食物,起病急骤,先以畏寒、阵发性腹痛开始,相继呕吐腹泻,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便,多为同餐者先后发病,应进行细菌培养鉴别。

4.沙门菌食物中毒

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起病急,常伴有寒热、腹痛、气胀、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并有恶臭,多有同餐者集体发病。依靠病原学、血清学诊断鉴别。

5.病毒性腹泻

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早期有呕吐,相继腹泻,多呈水样便并有黏液,多发生在秋冬季。其他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夏秋季,有恶心呕吐,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呼吸道症状,咽炎,常累及颈肌、背肌。病程多在5~7天自愈。用血清学及病毒分离进一步鉴别。

6.空肠弯曲菌性肠炎

空肠弯曲菌引起轻症与病毒性肠炎相似,有发热,腹泻水样或黏液样便,有恶臭,呈胆汁色,重症有脓血便,似菌痢,多在1周恢复。儿童患者常有腹绞痛,

热时可发生惊厥。发病多与接触家禽、家畜或饮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关。

7.耶尔森菌肠炎

多见于儿童发病,与食物、水污染有关。腹痛、腹泻、低热、呈水样便,可有败血症,可并发结节性红斑、假性阑尾炎。细菌培养可进一步鉴别。

其他应注意与贾第鞭毛虫、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腹泻鉴别,粪便镜检可发现阿米巴原虫或贾第鞭毛虫。


治疗

对有长期服用肠溶性非甾体类固醇药或肠溶性氯化钾片者,应暂时停用。如原有疾病需要服药者,可在本病治愈后改换其他药物或其他剂型。甲硝唑也被推荐用于本病,这是基于该药能杀灭厌氧菌及其他小肠致病菌。一旦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应急诊手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紧急血管造影确定出血部位,行局部药物灌注或栓塞,仍出血不止者,可行手术治疗。术式以病变肠段切除加小肠端端吻合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