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科 >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_Zhong Zhi Ti Zhou Wei Nian Mo Yan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_Zhong Zhi Ti Zhou Wei Nian Mo Yan

概述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是种植体周围病的一种,与天然牙的牙龈炎类似,是一种可逆性炎症。种植体周围病包括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两类疾病。2008年第六届欧洲牙周病学讨论会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定义是:已经行使功能的种植体周围黏膜存在炎症,没有造成支持骨的丧失。关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流行病学的研究较少,现有文献显示,约80%完成种植修复后的患者(50%的种植位点)存在种植体黏膜炎。


病因

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菌斑刺激所致。


临床表现

边缘龈有充血、红肿或增生等表现。因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为金属材料,软组织光传导不如天然牙,炎症表现可能不明显。

轻力探诊(<0.25N)可导致出血,这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最重要的特点。

探诊深度增加。探针如不受阻碍,可以进入种植体周围龈沟内大于3毫米;有时可见到溢脓。

通常不伴有明显疼痛。


检查

种植体周围黏膜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溢脓,但不伴骨吸收。


诊断

目前国内外普遍通行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诊断标准如下:

1.种植体周围黏膜充血发红,水肿光亮,质地松软;

2.种植体及基台表面有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存在;

3.种植体周围黏膜探诊后有出血;

4.探诊深度≤5mm;

5.种植体周围黏膜无溢脓;

6.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有稳固的骨支持。


鉴别诊断

与种植体周围炎相鉴别,种植体周围炎除了有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充血、红肿、探针出血等表现外,溢脓更为常见,伴有进展性的骨吸收。其典型的骨缺损是火山口样,环绕植入体,界限清楚。


治疗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骨组织物吸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用特非金属器械或气压喷砂去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和牙石,结合局部用抗生素,龈下冲洗、激光、使用抗微生物漱口水。如有增生龈组织可手术切除,降低袋深。

参考文献:

1.刘宝林,林野,李德华.口腔种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林野.口腔种植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3.王兴,刘宝林.中国口腔种植临床精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预防

1.术前

(1)控制系统疾病;

(2)合理设计手术和修复方案;

(3)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

2.术中

(1)精准预备植入孔;

(2)选择适当地骨增量手术,恰当处理软组织。

3.术后

(1)继续控制系统疾病;

(2)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3)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