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科 > 糖尿病/高血糖膳食_Tang Niao Bing / Gao Xue Tang Shan Shi

糖尿病/高血糖膳食_Tang Niao Bing / Gao Xue Tang Shan Shi

概述

1.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和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高血糖、糖尿,以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即三多一少)等症状。

2.糖尿病膳食是治疗膳食中的一种,指合理控制能量、适当膳食纤维含量,按合理比例分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膳食,其中最好选择低血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适用于患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群。

3.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指摄入含50g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答面积与参考食物(含50g碳水化合物的白面包或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应答面积的比值,它是反映食物引起血糖应答特性的生理学指标。

4.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是指食物的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乘积。


膳食与糖尿病的关系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其分解代谢产物葡萄糖是餐后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易影响血糖控制,并增加胰岛负担。高饱和脂肪饮食,可增加血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热能摄入过剩易导致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度蓄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患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和受体缺陷,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影响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膳食对血糖具有较大的影响。


饮食原则

1.合理供给总能量,保持理想体重

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生理状况、体力活动强度及合并并发症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热能供给方案。

2.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影响餐后血糖水平,摄入总量是影响餐后血糖的首要因素,适当降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给有助于血糖控制。在碳水化合物控制方面有2个重要的参数,分别是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和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其中,GI<55为低GI食物,GI在55~75为中等GI食物:>75为高GI食物。血糖负荷是指食物的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乘积,是更能全面评估日常膳食的血糖效应的指标。因此,糖尿患者群可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基础上适当选择低GI、低GL食物。

3.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4.适量蛋白质

5.微量营养素及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在胃肠道遇水后与葡萄糖形成黏胶,从而能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非可溶性纤维在肠道内吸收并保留水分,且可形成网络状,使食物与消化液不能充分接触,可使葡萄糖吸收减慢,从而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糖耐量和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膳食范例

1.主食中选择部分粗杂粮

平稳餐后血糖可在选择主食时包括一些GI较低的谷薯类杂粮,如在制作主食时可加入部分小米、黑米、荞麦、燕麦、薏米、赤豆、绿豆、玉米碴等杂粮。另外,也可采用新鲜玉米、芋艿、土豆、山药等薯类替代部分主食。但是,粗杂粮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不宜过多添加,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即可。

2.合理安排餐次

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工作特点,决定给予一日三餐,还是一日4~5餐。对于采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平稳、生活作息规律的患者,建议一日三餐。对于血糖控制不佳、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加餐1~2次。

3.食物多样化避免单调

为平稳血糖,尽量固定饮食模式,每一餐主食的摄入量、蛋白类食物的摄入量尽量相对固定。但是,为了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饮食应多样化。即使是同一种食物,在一天内出现两次,也要尽量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

4.选择健康零食进行加餐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新鲜的水果、坚果、牛奶、酸奶等营养丰富、便于携带的食物做零食。也可选择一些还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生产的带有营养标签的包装饼干等进行加餐。不要忘记零食所提供的热量要计入全天总热量。

参考文献:

[1]胡雯主编.医疗膳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黄承钰主编.医学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于康主编.临床营养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4]陈灏珠主编.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