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科 > 蜘蛛疮_Zhi Zhu Chuang

蜘蛛疮_Zhi Zhu Chuang

概述

蜘蛛疮(herpes zoster),皮肤科病名。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状如蜘蛛者。出《外科启玄》卷七。症见患处皮肤上起小水疱,淡红而痛,五七成群,因其状如蜘蛛,故名。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亦称蛇串疮、发于腰肋间的称缠腰火丹。


病因病机

1.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2.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

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黏膜、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疼痛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放射,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

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需1~2周,愈后可后遗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瘢痕,亦可因水疱破溃破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


辨证施治

(一)内治

1.肝热盛型

证候: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治则:清利湿热,解毒止痛。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或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脾虚湿盛型

证候: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治则: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

3.气滞血瘀型

证候: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辨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主方:活血散瘀汤加减;中成药血府逐瘀丸。

(二)按照疹期论治

1.疹前期

治宜清疏肝经风热火毒、和络止痛,方用桑皮饮合柴胡清肝汤加减:药用桑白皮,地骨皮,木通,葛根,柴胡,黄芩,天冬,麦冬,玄参,甘草,加入生姜,葱头。水煎服,每日一剂。

2.出疹期

治宜清肝火、利湿热、化瘀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口服龙胆泻肝丸。若眼部出现损害性疼痛,应抓紧时机积极治疗。

3.疹后期

皮疹消退后,皮肤刺痛、烧灼样疼痛者并不少见,多是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常用的治则有:①益气化瘀法。方药:黄芪,丹参,党参,白术,白芍,川楝子,元胡,制乳香,没药,当归,丝瓜络,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②通络镇痛法。方药:生蒲黄,五灵脂,元胡,川楝子,地龙,丝瓜络,白芍,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③行气化瘀法。方药:柴胡,赤芍,当归,丹参,元胡,红花,白术,制乳香,没药,川楝子,枳壳,炙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外治

1.雄黄,明矾,百部,五倍子。加75%酒精,浸泡5~7天,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2.七叶一枝花,大黄,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4~6次。

3.蜈蚣,全蝎,冰片。加75%酒精,浸泡3~5天,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