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病科 > 卵圆孔未闭_Luan Yuan Kong Wei Bi

卵圆孔未闭_Luan Yuan Kong Wei Bi

概述

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下列栓子可进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①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②潜水病或减压病所致的空气栓子;③手术或外伤后形成的脂肪栓子。而且对于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性依然很高。因此,针对病因治疗,封闭高危人群的开放的卵圆孔,有望降低患者的发生率。另外,也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减压病、偏头痛等的发病有关,闭合卵圆孔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


病因

卵圆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至第6、7周时,心房间隔先后发出2个隔,先出现的隔为原发隔或称第一隔,后出现的隔为继发隔或称第二隔,原发隔自心房中线背侧壁呈半月形 长出,向房室管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与房室隔尾端部留一小孔,称为原发孔。在原发孔未闭合前,原发隔近头端部分形成一孔,称继发孔,是胎儿时期的血液的正常通道。同时在第一隔的右侧由心房壁上又长出一镰状形隔,称继发隔或称第二隔,此隔不继续生长分离心房中途停止,镰状形凹陷呈卵圆形称卵圆窝,卵圆窝处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粘连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称卵圆孔。新生儿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使左侧的原发隔部分紧贴在右侧的继发隔上,发生功能性闭合,1年内达到解剖上的闭合。若年龄>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


临床表现

卵圆孔未闭多无症状,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正常。因此,不易发现,也不被人们所重视。


检查

1.右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术可直接经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证实卵圆孔未闭的存在。目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超声心动图检查

经胸超声、经食管超声可发现左向右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的卵圆孔未闭,超声声学造影能发现潜在的卵圆孔未闭,Valsalva动作或咳嗽试验可使卵圆孔未闭的检测率高达60%~78%。Valsalva动作或咳嗽试验由于可一过性升高右心房压,此时,注射微泡对比则可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经食管超声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是经胸超声的3倍。


诊断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主要靠心脏超声检查来明确诊断。卵圆孔未闭在经胸超声或经食管超声下显示房间隔未见连续中断,彩色多普勒成像卵圆窝部位存在左、右心房间隔左向右的或右向左的细小分流。


鉴别诊断

卵圆孔未闭应与小房间隔缺损相鉴别,主要通过心脏超声来实现。小房缺是在经胸超声或经食管超声下显示房间隔上有小的连续中断,房间隔上的连续中断多半>4mm。


治疗

以往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手术。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病死率很低,但创伤大,可能会出现心房颤动、心包积液、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已很少采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可经介入治疗根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永久性关闭开放的卵圆孔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参考资料

1.桂永浩 主译. Myung K. .实用小儿心脏病学 :park ,2008 :302-303 .

2.胡大一,刘建平主编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实践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09 :282-288 .

3. Eli Hidehiko Hara,Renu Virmani.Patent Foramen Ovale:Current Pathology,Pathophysiology,andClinical Status[J].J Am Coll Cardiol,2005,46:1768—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