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病科 > 血痹_Xue Bi

血痹_Xue Bi

概述

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祖国医学认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答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诸病源候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


病因

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大多表现身体不仁、肢节疼痛,脉微涩,尺脉小紧等。根据病因、素体差异、机体对外邪反映等不同,临证可见脾肾阳虚、阳虚寒凝、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瘀热阻络等五种表现。


辨证施治

1.脾肾阳虚

证候:遇寒则四肢冷甚,指趾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麻木疼痛,腰膝酸软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益气温经,和营通络。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药:黄芪、桂枝、白芍、丹参、细辛、炙甘草、生姜。备选方:右归丸,适用于偏肾阳不足者,方药:制附子、桂枝、淫羊藿、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若肌肤甲错者,加红花、地鳖虫;皮肤溃疡者,加蒲公英;脾虚泄者加云苓、白术;寒邪重者,加干姜、小茴香;气机阻滞,加木香、陈皮。

本证虽以阳气亏虚为主,相当于疾病的早期,阳虚则鼓动无力,易致气机阻滞,血行迟缓,而使脉络闭阻,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在温经同时可酌加调理气血之剂。

2.阳虚寒凝

证候:手足厥寒,指尖有如白蜡,继则青紫,伴头晕目眩,形寒怕冷,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则: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方药: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通草、吴茱萸、甘草。备选方: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组成:当归、吴茱萸、白芍、川芎、人参、桂枝、丹皮、甘草。

若肢端皮肤苍白,发凉,伴冷痛麻木,而无发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者。阳和汤加减。

若寒重拘挛疼痛者,加川乌、蜈蚣;手指疼痛者,加片姜黄、制乳没;畏寒甚者,加附片、肉桂;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地龙。

本型以阳虚为本,寒邪阻络为标,临证时应注意标本兼治,扶正而不忘祛邪,祛邪亦不可伤正;虽以阳虚为本,但不宜纯用辛热之品温阳祛寒,因此类证型多伴阴血之不足,故应以温经散寒为其大要,使阳气温通,去经络中寒邪;;另外要中病即止,不宜过剂。

3.气滞血瘀

证候:四肢痹痛,肢末端青紫,局部发凉,疼痛明显者,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迟或涩。治则: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2)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3)方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延胡索、郁金。

(4)备选方:身痛逐瘀汤,适用于气血痹阻经络者。

伴有气虚乏力,可加黄芪、党参;病在下肢,以足趾为患者,加牛膝、益母草;血瘀肢痛较甚者,加乳香、没药、血竭、丹参。

本型多因情绪波动或受寒而使得脉络瘀滞加重,从而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诱因,若有诱因存在,应去除诱因而缓解病情;要注重理气药与祛瘀药适当配伍,气行则血行之故也;;临证时酌加引经药,以使药效达于病所,若痛在上肢,多予桔梗、桑枝等引药上行,如痛在下肢,则加川牛膝、益母草等引药下行。

4.气虚血瘀

证候:肢体持续青紫、发凉、麻木、胀痛,舌紫黯有瘀点,脉沉细或涩者。治则:益气活血,温经通脉。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黄芪、当归、党参、桂枝、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备选方:丹参通脉汤,适于阳气大虚,气血瘀阻。组成: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藤、川芎、桂枝、片姜黄、三棱、莪术、肉桂。

皮肤脱屑或增厚紫黯者,可酌加红花、地鳖虫;倦怠食少者,加白术、焦山楂等。补阳还五汤应用时黄芪用量宜大,开始可用小剂量,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大剂量;;在补气活血通络基础上可酌加理气之品,以使补气而不阻滞气机。

5.瘀热阻络

证候:肢端潮红,皮肤温度上升,伴肿胀疼痛,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方:济生解毒汤加减。方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当归、赤芍、玄参、桃仁、红花。备选方:桑络汤加减:桑枝、络石藤、赤芍、忍冬藤、木瓜、蚕沙、防己、薏苡仁、全蝎。四妙勇安汤:适用于本病的终末期,患肢末端肿胀发红,灼热疼痛,并发生溃疡、坏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金银花、玄参、当归、丹参、赤芍、蒲公英、黄柏、苍术、益母草、生薏苡仁、王不留行、甘草。

热毒较甚,可加野菊花、板蓝根;血瘀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丹参;皮肤溃疡者,加蒲公英、天花粉。临床运用,应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使用,若热毒甚者,温补之品应慎用,免犯“实实”之戒。


针灸疗法

1.主穴

缺盆、照海、三阴交;

2.配穴

手三里、内关、小海、十宣;环跳、阳陵泉、足十宣。

3.治法

根据病变在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的主穴与配穴,其中拇示指病重者加手三里,中指重者加内关,无名指、小指重者加小海。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取。缺盆穴,用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作小幅度雀啄法提插,不留针,此穴要注意进针方向及深度,以免引起气胸。手足十宣穴,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深刺,反复提插探寻,使针感放射至手指尖或足趾尖。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8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穴位激光照射

1.主穴

十二井穴中患指(趾)井穴。

2.治法

单指(趾)患病取该指(趾)井穴,如小指取少冲,无名指取关冲;多指(趾)患病,取多个井穴。也可用激光治疗仪直接照射穴位,加以治疗。


预防

1.戒烟

吸烟对脉管炎有百害而无益。在患病早期应立即戒烟,再配合正确的治疗,大多数病人症状可以缓解。若吸烟习惯不改,有可能导致肢体坏死而截肢。

2.保暧防寒、防外伤

保暖防寒可改善微循环对防治本病有积极作用。本病患者由于肢端供血差,一旦破损则难以愈合,甚至容易引起溃疡和坏死。

3.积极运动

改善和促进肢体侧支循环形成。

4.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

5.职业

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长期使用震动性工具、低温下作业),尽可能改换工种。保护手指免受外伤,因轻微损伤容易引起指尖溃疡或其他营养性病变。

6.环境

如条件许可者可移居气候温和、干燥地区,更可减少症状发作。

7.解除患者精神上顾虑

保持乐观都是预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