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 > 休息痢_Xiu Xi Li

休息痢_Xiu Xi Li

概述

休息痢是指痢疾时止时发,久久不愈者。是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里急后重,粪质稀烂或便中带血为特点的痢疾。《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做了较详细的论述。《症因脉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七•泄痢门》“论曰肠中宿挟痼滞,每遇饮食不节,停饮不消。即乍瘥乍发,故取名为休息痢,治疗当加之以治饮消削陈寒痼滞之剂则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痢疾。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即认为休息痢疾大多是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肠寄生虫病以及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多种原因造成。常常表现为不典型的痢疾症状,腹痛、腹泻、腹胀等。当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可引起急性发作,此时会腹泻、腹痛和拉脓血便。时好时坏,虽然治疗,效果也不佳,迁延不愈。


临床表现

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劳累而诱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有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一般不及初痢、暴痢程度重。休止时,常有腹胀食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辨证施治

证候: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劳累而诱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有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一般不及初痢、暴痢程度重。休止时,常有腹胀食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治则: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主方:连理汤。

方药加减:本方以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余邪;加木香、槟榔、枳实调气行滞;加当归和血。发作期,偏湿热者,加白头翁、黄柏清湿热;偏寒湿者,加苍术、草果温中化湿。休息痢多因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病情顽固者,也可用成药乌梅丸治疗。若大便呈果酱色而量多者,用鸦胆子仁治疗效果较好,胶囊分装或用龙眼肉包裹,饭后服用,连服7~10日,可单独服用或配合上述方药使用。若脾胃阳气不足,积滞未尽,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一白,脉沉者,治宜温中导下,方用温脾汤加减。若久痢伤阴,或素体阴虚,阴液亏虚,余邪未净,阴虚作痢,痢下赤白,或下鲜血粘稠,虚坐努责,量少难出,午后低热,口干心烦,舌红绛或光红,治宜养阴清肠,方用驻车丸加减。

临床上,还可见噤口痢,即下痢而不能进食,或下痢呕恶不能食者。朱丹溪云:“噤口痢者,大虚大热。”基本病机是大实或大虚,致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属于实证者,多由湿热或疫毒,上犯于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下痢,胸闷,呕恶不食,口气秽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泄热和胃,苦辛通降,方用开噤散加减。药取黄连、石菖蒲、茯苓、冬瓜仁苦辛通降,泄热化湿;陈皮、陈仓米、石莲子、荷叶蒂健脾养胃。全方合用,升清降浊,开噤进食。属于虚证者,以脾胃素虚,或久痢伤胃,胃虚气弱,失于和降所致,病见下痢频频,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宜健脾和胃。方用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再加石菖蒲、姜汁醒脾降逆。若下痢无度,饮食不进,肢冷脉微,当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以益气固脱。


预防护理

1.传染源管理,患者应及时隔离彻底治疗。

2.切断传染源,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饮食调护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