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 > 小儿心房扑动_Xiao Er Xin Fang Pu Dong

小儿心房扑动_Xiao Er Xin Fang Pu Dong

概述

小儿心房扑动(AF)简称房扑,从胎儿期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虽不多见,但病情较重,应及时治疗。与成人不同,小儿心房扑动较心房颤动多见。

心房扑动是心电图上具有典型的锯齿样心房波的快速,规则的异位房性心律失常,其心房率婴幼儿期约为350~600次/分钟,儿童期约为250~350次/分钟。扑动和颤动在儿童少见,但因其常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死亡,故为儿科急症,需紧急处理。


病因

心房扑动可发生在正常心脏的小儿,多见于婴儿、新生儿甚至胎儿,其产生机制可能因心房肌及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善,冲动在心房肌内或经房室旁路产生折返引起。多数患儿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尤其多见于大动脉错位经Mustard或Senning手术后的患儿。其他的有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心外因素如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还有心内手术创伤,瘢痕组织的形成可能为产生折返激动提供基础条件。


临床表现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与心脏病的轻重和心室率的快慢有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晕厥、抽搐、心源性休克等,正常心脏新生儿及婴儿AF常呈持续发作,少数为阵发性,房室传导可为1:1,心室率极快,达250次/分钟以上,易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如房室传导为2:1或3:1,则患儿常可耐受,症状不明显,多于1岁之内自行消退,预后良好,AF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有头晕、心悸、乏力、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晕厥或心脏猝死。预后取决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左房大小及药物治疗能否控制AF发作等因素。


检查

轻者一般检查正常,重症可有低氧血症,酸中毒等。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特点

(1)F波的频率每分钟350~500次,呈波浪状或锯齿状,F波间无等电位线,Ⅱ、Ⅲ、aVF、V3R、V1导联的F波较明显,少数婴儿病例F波不明显,需做食管心房电图协助诊断。

(2)婴儿AF可出现1:1房室传导,多数为2:1~3:1传导。4:1房室传导较少见,多发生于用地高辛或普萘洛尔之后。

(3)QRS波形状多属正常,偶有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宽大畸形。

2.胸片

有心影扩大、肺淤血改变。

3.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心脏畸形,心肌收缩力下降等异常改变。


诊断

主要依赖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不明时,可采用特殊检查。如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记录食管P波,高度怀疑时,还可行介入性心内电生理检查。


治疗

由于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的AF,首先应消除病因。

1.药物治疗

正常心脏新生儿或婴儿AF,为1:1房室传导,心室率极快,或持续发作,易致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故选用地高辛或奎尼丁维持量,以防复发。如房室传导为2:1~3:1,心室率在每分钟150次以下,患儿无明显症状,则无需用药,多数可望于1岁左右自行缓解。伴有心脏病或AF呈持续性的患者,应及时终止发作,除选用地高辛加奎尼丁外,尚可用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胺碘酮等,但疗效较差。预激综合征并发AF时禁用地高辛,有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发AF用药物复律,可致心脏停搏,这点也需注意。

2.电击复律

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效果好,用于新生儿、小婴儿无明显心脏病者更佳。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儿,进行电击复律可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术前一天宜停服地高辛。如需紧急电击复律,应于术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以预防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电能量1.0~2.0J/kg,新生儿5~10J,最大量不超过20J,婴幼儿10~20J,最大量不超过50J,儿童20~50J,最大量不超过100J。每次治疗,电击不宜超过3次。复律后,用地高辛和(或)奎尼丁维持量6~12个月,以防复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儿不宜电击复律。

3.心房起搏

右房内起搏或经食管心房起搏,以超速抑制法或短阵快速刺激终止AF。开始起搏周长为心房扑动周长的90%,随后每次重复起搏周长以10%递减,直至心律转复或出现心房不应期,每次起搏时间5s~20s。如未转复,可延长起搏时间再重复。经食管心房起搏设备简单,安全易行,除起搏期间患者诉前胸烧灼感外,无不良反应。

4.射频消融术

可用于难治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