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科 > 手震颤_Shou Zhen Zhan

手震颤_Shou Zhen Zhan

概述

手震颤(hand tremor)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是由肌肉反复收缩和松弛引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颤,称为生理性震颤,但大多数的震颤太轻微而不被察觉。按照震颤的速度、节律、出现的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可将其分类。运动性震颤出现在肌肉活动时,静止性震颤在肌肉休息时出现,即出现在患者完全松弛的情况下。这类震颤可以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意向性震颤是在采取某一姿势时出现。特发性震颤通常开始于儿童期,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明显。其病因尚不清楚。老年性震颤也是一种特发性震颤,出现在老年期。如果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有时又称为家族性震颤。


病因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不清。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剂作用等都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


临床表现

1.帕金森氏综合征震颤

是该病特征性运动受累表现。通常从一侧手或上肢开始,以后累及到下肢,并在数月或数年内累及至对侧。手的震颤常表现为掌指关节合并拇指的运动,称之为“搓丸”样运动,这是该病震颤的特征性表现。在下肢震颤最明显的是膝关节,可表现为屈曲和伸展样运动;在头部可发生屈曲、伸展或扭转震颤。震颤频率为4~8Hz。震颤在休息时出现(静止性震颤),当肢体作自主运动时常常暂时或完全受抑制。

2.老年性震颤

老年人发生,不同于帕金森氏综合征震颤,比较细小和快速,在自主活动中发生(活动性震颤),病情发展后也可在休息时发生。震颤发生于上肢最明显,尤以头部震颤常见,头部的节律性运动为其特点,可合并肌无力和肌强直。

3.良性或特发性家族性震颤

该型震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在20岁以后发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姿势性震颤是本病唯一症状,震颤可能是全身性的;在手部受累时则影响精细动作,累及头部则表现为细小的点头或摇头动作。震颤频率4~8赫兹,振幅不定,在精神紧张时加剧。该病缓慢进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4.扑翼样震颤

肺性脑病或肝性脑病患者常出现扑翼样震颤。

5.双手细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出现双手细颤。


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检查、肌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胸片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运动性震颤出现在肌肉活动时,静止性震颤在肌肉休息时出现,即出现在患者完全松弛的情况下,这类震颤可以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意向性震颤是在采取某一姿势的时候出现。特发性震颤通常开始于儿童期,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明显。

手唇震颤: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大量饮酒,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份,有时对平时不满意的事,大声辱骂,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不清,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治疗

心得安或扑痫酮能减轻良性或特发性家族性震颤患者的症状。

帕金森病或者帕金森综合征震颤可以尝试服用金刚烷胺、左旋多巴或美多巴、息宁等。也可以配合中医的体针和头针治疗。同时,口服治疗扩张脑血管的药物,如西比灵、参乌健脑胶囊、血塞通胶囊等。


预防

1.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如太极拳、广播操。平时搓搓手,转动颈部,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日常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劳累。

2.饮食方面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恢复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3.心理治疗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患者要注意心态平衡,多看书勤动脑,经常出去走动。有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怕别人笑话。此时家属、亲戚朋友要给予安慰鼓励。不要让患者生气紧张,特别是不要马上告之坏消息,以免加重病情,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