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_Da Chang Lei Ai
一 概述
大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呈局部性、浸润性生长,很少转移。类癌好发于胃、十二指肠及小肠憩室、阑尾、回肠、直肠等处。10%的类癌患者伴随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出汗、面部潮红、腹泻、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状。
二 病因
病因不明。有报道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类癌发病率升高。另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类癌中发现最多的是阑尾类癌,超过阑尾肿瘤的80%,常位于阑尾尖部,瘤体小,很少引起临床症状。瘤体较大时,易发生机械性阻塞,与急性阑尾炎相似。
2.直肠类癌可发生于直肠的任何部位,前壁多于后壁,瘤体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直肠出血、疼痛等。
3.结肠类癌常位于盲肠、升结肠。瘤体比其他部位大,常发生转移,与结肠腔体较大、早期无症状而不易发现有关。
10%的类癌患者伴随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出汗、面部潮红、腹泻、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状。
四 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病灶,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有助本病诊断。
五 诊断
大肠类癌早期无自觉症状,腹部或有间歇性隐痛,大便习惯多无改变,有时可有轻度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随着病情发展,腹部胀满可有持续性钝痛,大便习惯明显改变,出现稀便或脓血便及血便。晚期常表现为贫血状,消瘦,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重,当出现肠梗阻时,可表现为高度的腹胀、腹部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根据以上症状可作临床诊断。
六 治疗
1.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目前惟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局限性肿瘤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100%。
(2)姑息性手术 如果为进展期肿瘤,以姑息治疗为目的,采用细胞减灭手术可以降低肿瘤负荷、减轻与激素分泌相关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细胞毒性药物
常用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和氮烯唑胺等。常用联合方案有链脲霉素加5-Fu、链脲霉素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SST类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副作用较小。研究证明,长效奥曲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肿瘤相关症状得以控制,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延长患者的肿瘤无进展期的生存时间。
4.局部治疗
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病灶的血管丰富,用颗粒样物质或细胞毒性制剂栓塞肝动脉,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5.放疗
肿瘤脑转移和(或)骨转移引起疼痛的姑息治疗常采用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