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病科 > 腹腔内脏动脉慢性闭塞_Fu Qiang Nei Zang Dong Mai Man Xing Bi Sai

腹腔内脏动脉慢性闭塞_Fu Qiang Nei Zang Dong Mai Man Xing Bi Sai

概述

胃肠道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3支。当其发生慢性闭塞时,可能产生3种后果:建立充分的侧支循环;发生肠梗死;发生肠缺血。后者是由于侧支循环足以维持肠管活力但不足以维持进食时的生理功能需要,故而出现餐后疼痛。


病因

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发病部位最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3~8cm,引起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慢性病变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狭窄过程中,可与供应肠道血供的其他2支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形成广泛动脉交通和侧支循环代偿,如非2~3支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多在40~59岁,女性多见。

1.餐后疼痛  

餐后上腹部或中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于餐后30~45分钟内出现腹部绞痛或钝痛持续数小时,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进食。疼痛持续的时间与进食量有明显相关性。

2.肠胀气、便秘或腹泻  

大便脂肪含量增加。

3.体重减轻  

反复发作肠绞痛使患者出现恐食症。

4.大部分患者上腹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了解肠系膜上动脉通畅情况。

2.CTA

了解肠系膜上动脉情况,同时了解腹腔干、肠系膜下动脉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3.动脉造影

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诊断

特殊的腹痛性质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慢性缺血的重点,腹痛与进食高度相关。病程较长者往往有体重下降,消瘦。体征及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需要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胰腺炎和腹部包块相鉴别。

2.需与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相鉴别。


治疗

1.症状较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扩血管药物、少食多餐。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积极外科手术重建胃肠道血供。

2.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或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剥脱术,重建血供。

腔内技术重建肠系膜上动脉血供,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对于存在局限动脉硬化造成的狭窄病变,可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置入、扩张管腔,改善肠道血供。


预后

手术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需治疗基础疾病。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