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 > 清热化湿_Qing Re Hua Shi

清热化湿_Qing Re Hua Shi

概述

清热化湿,中医治疗学术语。系祛湿法之一。治疗湿热病邪互结中、上焦的方法。证见胸闷腹胀、胃纳不受、头痛身重、午后身热、口苦或咽喉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多用甘露消毒丹或茵陈蒿汤之类加减治疗。


适应证

适用于湿热病邪互结中、上焦的病症的治疗。证见胸闷腹胀、胃纳不受,头痛身重、午后身热、口苦而黏或咽喉痛、口干而不欲饮水,肢体困重,小便黄赤、大便溏而臭,或泻下急迫而不爽,或腹痛,痢下赤白,或吐泻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或面目肌肤发黄,腹部胀大硬满,或有低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


常用方药

1.常用清热化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等。

2.常用清热化湿方剂:主要有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二妙散等。

3.常用清热化湿作用的食物:薏苡仁等。


辨证应用

1.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证候: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治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主方: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药:茵陈、滑石、黄芩、藿香、连翘、白蔻仁、木通、半夏、厚朴、菖蒲。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若脘腹痞闷,口苦纳呆,身重,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者,加黄连、栀子、芦根以清热燥湿。亦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每服5~10克,日服两次。

2.暑秽夹湿

证候: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显恶寒肢冷者。治则:清热化湿,辟秽泄浊。主方:燃照汤加减。方药:黄芩、桅子、滑石、省头草、半夏、厚朴、白蔻仁、通草、黄连、吴茱萸。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宜凉服。

呕吐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加蚕砂、木瓜以舒筋活络,苡仁以利湿;如一时汤药难备,或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为干霍乱,是霍乱的危候,急服玉枢丹以辟浊解秽,利气宣壅,并针刺十宣、委中出血或采用刮痧的方法以急救。霍乱吐泻之后,大量失水,津液耗伤,筋失所养出现转筋拘挛,属严重证候,必须顾及津液,可配合补液疗法。脾胃湿热侵及大肠,而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之痢疾,或泻下急迫之泄泻,其治疗参见大肠湿热证治。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见面目肌肤发黄,尿黄之证,治疗参见肝胆湿热证治。

3.中满鼓胀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主方:中满分消丸加减。方药:黄芩、黄连、知母、厚朴、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甘草。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若腹大坚满,面目身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利湿热;若腹水量大者,尚可暂用甘遂末,或用九头狮子草根(京大戟)洗净晒干微炒研末,于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后稍有腹痛、恶心,半小时后腹泻数次,隔3~7天再服一次(服法同前),至腹水基本消退,再予调理。


注意事项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