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 - 第18页
  • 穴位埋线疗法_Xue Wei Mai Xian Liao Fa

    一 概述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等埋入穴位,一方面利用肠线作为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机体应激、抗炎能力;同时,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

    07-18 358 中医科
  • 足窍阴_Zu Qiao Yin

    一 概述 足,相对于头而言,指足部;窍,孔窍;阴,指五脏之阴;目为肝窍,耳为肾窍,舌为心窍,口为脾窍,鼻为肺窍,本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对头部耳目口舌...

    07-18 347 中医科
  • 脾热多涎_Pi Re Duo Xian

    一 概述 脾热多涎,病证名。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儿多涎者,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

    07-18 366 中医科
  • 肝肾阴虚证_Gan Sen Xu Zheng

    一 概述 肝肾阴虚证,为中医证型,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致的证候。多由久病及肾;或情志内伤;或房室太过;或温热病后期,损伤肝肾之...

    07-18 357 中医科
  • 气不足_Qi Bu Zu

    一 概述 气不足,中医病因病机学名词,指正气不足。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由肾中的精气、...

    07-18 355 中医科
  • 气阴两虚_Qi Yin Lian Xu

    一 概述 气阴两虚,又称气阴两伤。气虚和阴虚同时并见的病理变化。常见于热性病过程中,热在气分,汗出不彻,久而伤及气阴;或热盛耗伤津液,气随液脱;或温...

    07-18 350 中医科
  • 清热药_Qing Re Yao

    一 概述 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 性能功效 本类药大多药性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多入肺、胃、心...

    07-18 342 中医科
  • 肝阳上亢证_Gan Sen Xu Zheng

    一 概述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 二 病因 本证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

    07-18 361 中医科
  • 身热不扬_SHen Re Bu Yang

    一 概述 身热不扬,中医症名,属发热之一种,指患者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的一种症状。可见身热稽留而热象不剧,或医生初扪病者体表不觉热甚,久则感到...

    07-18 433 中医科
  • 肝阴不足_Gan Yin Bu Zu

    一 概述 病证名。指肝脏阴液亏虚的证候。多由气郁化火,肝病及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所致。症见眩晕耳鸣,胁痛目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

    07-18 422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