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喉科 > 急性乳突炎_Ji Xing Ru Tu Yan

急性乳突炎_Ji Xing Ru Tu Yan

概述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骨膜特别是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在乳突部位的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气化型乳突,常见于儿童,亦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未被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病因

1.患者抵抗力差伴发急性感染或全身慢性疾病。

2.致病菌毒力较强(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3.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


临床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3~4周时,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听力无好转甚或加重;耳流脓不减少甚至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及伴同侧颞区头痛以及再次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达40℃以上,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儿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脉速、嗜睡、惊厥。常伴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同时由于小儿岩鳞裂尚未闭合,且炎症可通过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刺激邻近的脑膜,引起脑膜刺激征,称为假性脑膜炎,查脑脊液无异常改变有助鉴别。

2.乳突部皮肤轻度肿胀,耳后沟红肿压痛,耳廓耸向前外方。鼓窦外壁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3.骨性外耳道内段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一般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


检查

1.听力检查显示传导性听力减退。

2.乳突X线片或颞骨高分辨率CT示乳突气房高密度影,脓腔形成后房隔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大腔,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2.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1.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可有挖耳等耳外伤史,一般无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耳痛常在咀嚼或张口时加重。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但无乳突压痛。听力一般正常,仅在外耳道明显红肿阻塞的患者可以有轻度的传导性听力下降。耳内流脓,不伴大量黏液,量少。鼓膜完整,颞骨CT显示乳突及中耳内无高密度影,但外耳道软组织增厚。

2.隐匿性乳突炎

多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充分或不及时造成。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虽然检查鼓膜完整,但是,乳突内隐藏着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化脓性炎症,侵及骨质,常易漏诊,导致并发症发生,应引起警惕。致病菌多为嗜血流感杆菌。患者可仅有轻度耳内不适、头痛、食欲不佳、低热等;查体见鼓膜完整,但可有增厚及轻度充血,外耳道后上壁充血。乳突可有轻压痛;听力图显示呈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减退;颞骨CT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房隔破坏等。诊断后应行单纯乳突切除术治疗。

七、并发症 

1.颅外并发症

耳后鼓膜下脓肿、贝佐脓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迷路炎及岩部炎。

2.颅内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

3.其他

严密观察并发症发生,乳突炎特别是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因引流障碍,感染可经骨壁的破坏区,扩展或通过骨鳞缝、前庭窗、蜗窗等自然了孔道,或经血管及骨血栓性静脉炎,而使感染蔓延至邻近组织器官,引起各种并发症。

凡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有耳痛及头痛增重,畏寒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神志改变等,均应考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减少病痛,挽救生命。[1]


治疗

疾病早期,控制感染及通畅引流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遇颅内并发症时,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同时改善局部引流。若引流不畅,炎症未能控制,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

1.全身用药及对症治疗

(1)抗生素  应尽早足量应用药敏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力求彻底治愈。可留取鼓膜穿孔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血管收缩剂  用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喷鼻,改善耳部通气引流。

(3)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疏通大便。对于进食饮水差、高热等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予以支持对症治疗,补液、降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局部治疗

(1)无鼓膜穿孔时  ①2%苯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但鼓膜穿孔后禁用。②鼓膜切开术  适用于鼓膜明显膨出,或穿孔小无法通畅排脓等。

(2)有鼓膜穿孔  ①先用3%双氧水彻底冲洗外耳道脓液,然后擦干。②滴入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液。③脓液减少或炎症消退后,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

3.手术治疗

单纯乳突切除术是在完整保留外耳道壁的情况下,清除乳突腔内全部气房的病变组织,不触动鼓室结构,保持原有听力的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乳突内气房、鼓窦及鼓窦入口的化脓性病变,建立乳突、鼓窦及中耳的良好引流,促使中耳及乳突炎症消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急性融合性乳突炎、隐蔽性乳突炎、已出现并发症或有并发症可疑者。


预防

1.积极及时治疗急性中耳炎,患急性中耳炎后应及时就医和治疗,控制感染,通畅引流,以防中耳乳突处的化脓性炎症扩展,引起颅内外严重并发症。

2.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加强营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饮食,增强抵抗力。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