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 > 性激素六项_Xing Ji Su Liu Xiang

性激素六项_Xing Ji Su Liu Xiang

概述

1.雌二醇(E2)是一种C18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由睾丸、卵巢和胎盘分泌释放入血,或由雄激素在性腺外转化而来。雌二醇是生物活性最强的天然雌激素。对于排卵的女性雌二醇最初起源于一组正在成熟的卵泡,最后则来源于一个完整的即将排卵及由它形成的黄体,绝经后的女性雌二醇来自于雄激素的转化,循环中雌二醇水平低,不具周期性变化。青春期前的儿童和男性雌二醇水平低,不具周期性变化。

2.男性睾酮(T)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肾上腺皮质及卵巢也有少量分泌。睾酮的分泌受促黄体生成激素的调节,与下丘脑-垂体轴之间存在负反馈的关系。在女性,睾酮主要由卵巢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而来。睾酮分泌具有生理节律,通常清晨最高,中午最低。

3.孕酮(P)是在卵巢、肾上腺皮质和胎盘中合成的,尿中主要代谢产物是孕二醇。由于LH和FSH的影响,在正常月经周期的排卵期卵巢分泌孕酮增加,排卵后6~7天达高峰。排卵后的黄体是月经期间孕酮的主要来源,如果卵子未受精,则本黄体萎缩出现月经,孕酮水平下降;如果卵子受精,由于来自胎儿胎盘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黄体继续分泌孕酮。妊娠第7周开始胎盘分泌孕酮的自主性增强,在量上超过黄体,孕酮可抑制子宫兴奋性,此种对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可持续至分娩前。

4.催乳素(PRL)受下丘脑产生的催乳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9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胎盘也能产生催乳素。作用:①分娩后对乳腺的催乳作用和维持乳腺的分泌,但在妊娠期作用甚微,这是由于此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过高,与催乳素竞争乳腺细胞的受体而使催乳素失去作用;②维持黄体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膜上黄体生成素的受体数,提供孕酮合成的底物—胆固醇;③可能具有应激作用。

5.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统称促性腺激素,具有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作用,与黄体生成素一起促进雌激素分泌。

6.促黄体生成素(LH)由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4万。可促进胆固醇在性腺细胞内转化为性激素。在女性与促卵泡激素一道,促进卵泡成熟,分泌雌激素、排卵,以及黄体的生成和维持,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对男性则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释放睾酮。


临床意义

(一)雌二醇

1.雌二醇增高

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时、卵巢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男性女性化、多胎妊娠、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冠心病等。

2.雌二醇减低

见于下丘脑病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不足、绝经期、皮质醇增多征、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若血中雌二醇水平特别低,则提示有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

3.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110~264.6pmol/L

(2)女性:卵泡期 132~220pmol/L

           排卵期 1431~2932pmol/L

           黄体期 403.7~1123pmol/L

 

(二)睾酮

1.血睾酮增高

(1)睾酮间质细胞瘤。

(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及肾上腺肿瘤。

(3)女性男性化,XXY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4)注射睾酮或促性腺激素。

(5)多毛症。

2.血睾酮减低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睾丸炎或X线照射后等。

腺垂体功能减退。

性腺功能减退:类睾综合征及睾丸不发育或睾丸消失综合征。

3.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成人 300~1000ng/dl

           青春期前(后)10~20ng/dl

(2)女性:成人 20~80ng/dl

           青春期前(后)20~80ng/dl

           绝经期 8~35ng/dl

 

三)孕酮

1.确证排卵

要使孕酮成为排卵的有用指标需在黄体中期取血。太靠近月经期或在LH分泌高峰的3~4天内,孕酮正急剧升高或下降,结果不稳定。随机黄体期水平>3ng/ml是支持排卵的有力证据。

2.排除异位妊娠

孕酮水平≥25ng/ml可排除异位妊娠。

3.排除活胎

不管胎位如何,单次血清孕酮≤5ng/ml可排除活胎,提示为死胎。

4.流产

先兆流产虽其值在高值内,若有下降则有流产的趋势。

5.正常值参考范围

(1)女性:卵泡期 0.2~0.9ng/ml

           排卵期 1.16~3.13ng/ml

           黄体期 3.0~35ng/ml

           绝经期后 0.03~0.3ng/ml

           妊娠 20~400ng/ml

(2)男性:(0.48±0.17)ng/ml

 

(四)催乳素

1.增加

(1)生理性增加:见于运动后、性交、妊娠、产后、吮乳或刺激乳头、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

(2)病理性增加:见于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或下丘脑附近的肿瘤或肉芽肿、脑膜炎、乳腺肿瘤、胸壁损伤或手术、带状疱疹。肾功能不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低血糖等。

(3)药理性增加:见于使用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利血平等。

2.减少

不多见,如席汉氏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泌乳素单一症等。

3.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成人<20μg/L(<20ng/ml)

(2)女性:卵泡期 <23μg/L(<23ng/ml)

           黄体期 5~40μg/L(5~40ng/ml)

           妊娠头 3个月<80μg/L(<80ng/ml)

           妊娠中 3个月<160μg/L(<160ng/ml)

           妊娠后 3个月<400μg/L(400ng/ml)

           绝经期 <0.91nmol/L

 

(五)促卵泡成熟激素

1.增高

常见于睾丸精原细胞瘤、原发性闭经、原发性性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早期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等。

2.减低

常见于雌激素治疗、孕酮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3.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1.42~15.2U/L

(2)女性:卵泡期 1.37~9.9U/L

           排卵期 6.17~17.2U/L

           黄体期 1.09~9.2U/L

           绝经期 19.3~100.6U/L

 

(六)促黄体生成素

1.血清LH与FSH联合检测,对女性主要用于鉴别原发性闭经或继发性闭经,后者出现血清LH降低。血清LH与FSH联合检测,对男性用于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睾丸功能低下。

2.血清LH检测可鉴别青春期前儿童真性或假性性早熟。

3.在月经周期中,LH高峰一经出现,预示24~36小时卵巢排卵,因此在月经中期监测血清LH峰值,可以确定最佳受孕时间。

4.血清LH增高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切除后以及更年期综合征或绝经期妇女。

5.长期服用避孕药、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后,LH也可下降。

6.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1.5~9.3IU/L

(2)女性:卵泡期 1.9~12.5IU/L

           排卵期 8.7~76.3IU/L

           黄体期 0.5~16.9IU/L

           绝经期-妊娠期 0~1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