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 > 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_Xiao Er Qi Ta Sha Men Jun Gan Ran

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_Xiao Er Qi Ta Sha Men Jun Gan Ran

概述

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由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亦称非伤寒沙门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多侵犯2岁以内多病体弱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我国的发病高峰为5~7月。该病特点是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


病因

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菌感染,以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及婴儿沙门菌最为常见。沙门菌是人畜共患菌型繁多的肠道致病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长短不一,最短者如食物中毒,仅数小时,但多数为1~3天。

2.临床分型

临床可分为急性胃肠炎型、败血症型(伤寒型)与局部感染型。另有健康带菌者。

(1)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型  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因吃了被这类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得病。临床表现为急性食物中毒症状。潜伏期只有几小时,起病急,病程短只有1~2天。如食物中含活菌多而毒素少,则潜伏期可长达2~3天。起病较缓,病程可长到1周以上。症状为呕吐、腹泻,年长儿诉腹痛,伴高热。腹泻多表现顽固、难治。每天大便6~15次。粪便性质多样化,常先为水稀便然后成黏液、脓血便或血水样便,均有腥臭味。患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由于新生儿对水和电解质代谢调节功能欠完善,故易发生低钠血症。腹胀较常见,病重时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也可伴有肝、脾增大,咳嗽,肺部啰音,充血性皮疹,黄疸,严重者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并发肠穿孔。

(2)败血症型(伤寒型) 中毒症状重,热度高,热程长。表现精神萎靡,嗜睡,惊厥,昏迷,充血性皮疹多见。此型可单独发生,也可与胃肠型并发,称混合型。此型易合并休克与脑水肿。

(3)局部感染型  婴儿多见。①脑膜炎  多发生在2岁以下。发病最高是在3个月以下。亦可发生脑室膜炎。②局部蜂窝组织炎  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哭闹不安,然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局部红、肿、热、痛,最后形成脓肿。脓肿切开引流以后很快愈合,脓液可培养出沙门菌。③脐炎  脐部分泌物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④心包炎或泌尿系感染  可并发心包炎或泌尿系感染。⑤肺部感染  有些患儿是以肺部感染入院,之后出现腹泻。伴咳嗽者,肺部常可闻啰音,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检查

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在1万~2万,败血症型较高,大于3万且可见中毒颗粒。确诊要依据细菌培养。

2.鼠伤寒沙门菌培养

必须要用增菌法,对粪便、脓液、脑脊液及环境中物品用盐水棉拭子涂抹的标本放在硒酸钠增菌液37℃孵箱增菌18小时,然后接种于SS培养基。血培养最好取血5~10ml,不加抗凝剂,直接放入葡萄糖肉汤或葡萄糖肉汤加胆盐培养剂培养,培养温度以42~43℃为适宜。

3.快速诊断

采用菌体免疫膨胀试验。细菌在抗血清与杆菌肽的联合作用下用1%酸性亚甲蓝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菌体明显膨胀。以此建立快速诊断,相关性符合率达75%。

4.血清抗体测定

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长,或单份≥1:80有诊断意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细菌培养结果可以确诊。


治疗

1.支持疗法

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好液体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病重者给输血浆或新鲜血。病程迁延者可应用静脉高营养。

2.腹胀

给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可应用酚妥拉明,加于小壶静脉点滴。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重者常合并DIC,应及时应用山莨菪碱(654-2)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醣酐减少血液黏滞度,静脉滴注或静脉输注。

4.如合并休克或脑水肿

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5.婴儿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应及时发现败血症及局部感染并予以治疗。应特别强调母乳喂养,切忌滥用抗生素。

6.抗生素治疗

目前认为喹诺酮类药及三代头孢菌素对沙门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脑脊液中也可达有效浓度。首选药物是喹诺酮类药,如诺氟沙星。如患儿抗药,则改用环丙沙星口服或静脉滴注。对于重症败血症及肠道外感染如脑膜炎等,最好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氨噻肟(即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等,静脉滴注。对体弱患儿和肠道外感染者,均应适当加大剂量并延长疗程,不短于两周。

7.外科引流治疗

对骨髓炎、脓胸、关节炎、蜂窝组织炎等炎症,除抗菌药外,应同时行外科引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