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 > 隐孢子虫病_Yin Bao Zi Chong Bing

隐孢子虫病_Yin Bao Zi Chong Bing

概述

隐孢子虫病是由一种叫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传染病,而其他品种的隐孢子虫也偶然会引起此病。症状通常于感染后7天左右出现,包括腹痛、水泻、呕吐及发热。大部分患者的病症持续6-10天,但也有可能会持续数星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病因

目前认为已发现的隐孢子虫至少有6种,人和哺乳动物的隐孢子虫感染几乎都是由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


临床表现

1.急性胃肠炎型

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腹泻,每天4~10次,糊状便或水样,偶有少量脓血,可有恶臭。常伴上腹不适、疼痛,甚至恶心、呕吐。部分有发热。病程自限,多在2周内自然缓解。无复发,预后良好。

2.慢性腹泻型

主要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起病缓慢,腹泻迁延不愈,水样便,量多,每天1~10余升不等,每天10次左右。偶有血性便,多伴腹痛,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维生素缺乏等。病程可持续3~4个月甚至1年以上,可反复发作。


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但无红细胞,少有吞噬细胞。粪便中找到卵囊,一般用金胺-酚染色法进行筛查,可疑虫体时可用改良抗酸染色法,二者联用效果最理想。

2.病原体检查

收集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查隐孢子虫卵囊是主要检测手段。可用直接涂片或浓集法,特殊染色检测。

3.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IgM抗体出现早,但消失快,不易检测到;IgG抗体在感染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可持续1年余,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单克隆抗体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4.小肠黏膜活检

必要时可小肠黏膜活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任何引起急慢性腹泻的疾病都应与之鉴别,特别是细菌感染性胃肠炎。


治疗

1.支持治疗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症状严重者应住院治疗,轻症采取口服补液即可。患者因严重腹泻可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必须注意纠正。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支持治疗。发作期间避免食用含脂肪及乳糖较多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对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也应予以对症治疗。

2.病原治疗

至今尚无疗效确切的抗隐孢子虫的药物,认为有一定疗效的药物为螺旋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大蒜素等。

3.免疫治疗

在有免疫功能损害的隐孢子虫患者,尽可能重建其免疫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