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科 > 浸淫疮_Jin Yin Chuang

浸淫疮_Jin Yin Chuang

概述

浸淫疮为遍发全身的瘙痒渗出性皮肤病。因其浸淫全身故名浸淫疮。以初生甚小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挠抓后渗出黄水,浸淫成片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季节。可见于现代医学称之的泛发性湿疹。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内因为心火、脾湿、肝风等,外因为风湿热邪所致。

1.心经有热

由于情志所伤,性情急躁,心绪烦扰,气郁化火,心主火,又主血脉,心火内炽,血分有热而致。

2.饮食不节

不戒口味,嗜饮茶酒,鱼腥海味,五辛膻气,动风发物,脾运失职,以致湿热内蕴。亦可由于多食生冷,损伤脾阳,水湿内生,脾湿心火相结而成。

3.肝风内生

一则可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而发;一则血热生风,或日久伤阴耗血,肝失血养,风从内生,风胜则燥所致。

4.风湿热邪侵犯

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发。


临床表现

本病皮损呈多样性。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1.急性

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为密集的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搔破,出现渗出、糜烂,病变中心往往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常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当合并感染时,则炎症更加明显,并形成脓疱,脓液渗出或结黄绿色或污褐色痂,或合并出现毛囊炎、疖、局部淋巴结炎。皮损发于身体各部,多对称分布,以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多见,严重者泛发全身。自觉灼热,瘙痒剧烈,饮酒、搔抓、肥皂洗、热水烫等均可使皮损加重,痒感增剧,严重者影响睡眠。

2.亚急性

常由于急性者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程迁延所致。皮损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或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度浸润。自觉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

常由于急性或亚急性者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亦有少数起病即为慢性者。表现为患部皮肤肥厚粗糙,棕红色或带灰色,上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色素沉着,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患部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具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外周亦可有丘疹、丘疱疹,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渗出。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检查

根据接触传染史,皮损的好发部位,奇痒,隧道和丘疱疹为主的皮疹。常一家人同患病。不难诊断,若能找出疥螨,则诊断尤为确实。先用消毒外科刀片沾少许矿物油,寻找新发的炎性丘疹,平刮数下以刮取丘疹顶部的角质部分,至油滴内有细小点为度,连刮6~7个丘疹后,移至载玻片,镜下可发现的常是幼虫,偶有虫卵及虫粪。


诊断

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

皮损呈多形性,有丘疹、红斑、潮红、水疱、渗液、结痂、皮肤肥厚粗糙及苔藓样变等。按其皮损表现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1.急性

起病急,发展快,皮损广泛而对称,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境界不清,有糜烂、渗出。

2.亚急性

皮损以丘疹、鳞屑及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及糜烂。

3.慢性

皮损为棕红色或带褐色的皮肤肥厚粗糙及苔藓样变,伴有抓痕、脱屑和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剧烈。


辨证施治

1.湿热证

证候:皮损为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流滋、边界不清,瘙痒剧烈,伴胸闷、纳呆,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萆解渗湿汤合二妙丸。酌加苦参、知母、栀仁、蝉蜕、荆芥、防风等。发于上部者,酌加桑叶、野菊花、蝉蜕;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黄芩;发于下部者,重用车前子或车前草、泽泻;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赤芍、川牛膝;瘙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徐长卿;焮红热盛者,用生地、赤芍、丹皮;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

2.风热证

证候: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泛发全身,剧烈瘙痒,常抓破出血,渗液不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伴数。治则:疏风清热。选用消风散。酌加白蒺藜、丹参、射干、丹皮、土茯苓等。

3.脾湿证

证候:皮损暗淡不红,渗液少且清稀,可有淡黄色脱屑,或以结痂浸润的斑片为主,面色无华,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濡或濡。治则:健脾利湿。主方:除湿胃苓汤。酌加广木香、焦山楂、苦参、白藓皮、藿香等。

4.血虚证

证候: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皮肤肥厚粗糙,色暗红,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阵发性瘙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治则:养血润燥祛风。主方:当归饮子、养血润肤汤或四物消风饮。酌加秦艽、蝉蜕、白蒺藜、苦参、防风、胡麻仁等。


其他疗法

1.内治法

(1)清解片合地龙片,每次各5片,每日2次,适用于急性者;

(2)当归片合乌梢蛇片,每次各5片,每日2次,适用于慢性者。

(3)苦参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苦参片,每次5片,每日3次。

(4)金银花、干菊花,川黄连,土茯苓,玉米仁,防风、蝉衣、生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外治法

(1)急性者,渗出较多时,以生地榆、马齿苋、黄柏、蒲公英、野菊,任选1~2种煎水,待冷或温后湿敷、外洗,或黄柏溶液湿敷。渗出减少时,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

(2)亚急性者,可选用三黄洗剂、黄柏霜、青黛散麻油调匀外搽。

(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皮枯膏、润肤膏,加热烘疗法疗效更好;亦可用烟熏法或苦参汤药浴。小腿部者,可加用缠缚疗法。

3.针刺法

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备穴:血海、三阴交、合谷。


预防

1.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急性者、慢性者的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3.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