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科 > 中风后遗症_Zhong Feng Hou Yi Zheng

中风后遗症_Zhong Feng Hou Yi Zheng

概述

中风是中医学的疾病名称,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本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后遗症。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

1.出血性脑中风

(1)季节  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脑出血。

(2)情绪  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

(3)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  可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后遗症的诱因。

(4)进食  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破坏,虽经治疗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出血量  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②出血的部位  不同部位的出血,脑功能受损的程度不一。③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  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2.缺血性脑中风

(1)心源性脑栓塞。

(2)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3)其他原因  如动脉炎症等。


临床表现

1.出血性脑中风

(1)肢体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偏瘫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2)认知和精神  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脑出血,可留有精神和认知障碍:如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

(3)言语功能障碍。

(4)吞咽功能障碍。

(5)其他症状  头疼、眩晕、恶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多汗、心悸、步伐不稳、颈项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痴呆、抑郁等。

2.缺血性脑中风

(1)偏瘫  是最常见的脑血栓后遗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

(2)失语  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自话”。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却叫不出名称。

(3)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也是脑血栓后遗症的症状  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

(4)其他症状  头疼、眩晕、恶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多汗、心悸、步伐不稳、颈项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不能耐受噪声等。


检查

1.出血性脑中风

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康复评定:

(1)影像学检查

1)脑血管造影  曾是脑出血的重要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肿块性占位。

2)CT检查  脑出血的显影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其对X线的吸收系数明显大于脑组织,故呈高密度影。

3)头颅磁共振扫描(MRI)  在MIR上脑出血可分四层:位于中央的核心层,缺氧最重;其外的核外层,缺氧较轻,再外的边缘层,吞噬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最外为反应带,脑胶质细胞增生和程度不一的脑水肿。

(2)康复评定

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布氏分期、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估等。

2.缺血性脑中风

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康复评定:

(1)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2)头颅磁共振扫描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3)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2)康复评定

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布氏分期、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估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治疗

恢复期康复治疗对于中风遗症患者非常重要。

1.康复功能锻炼

(1)面瘫的功能锻炼。

(2)语言吞咽功能训练。

(3)认知功能的训练。

(4)肢体功能锻炼:①转移训练;②关节被动活动;③诱发病人的主动运动;④手功能训练;⑤平衡协调能力的训练;⑥步行功能训练等。

2.理疗

主要包括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顺序循环治疗仪、针灸、高压氧等。


预后

1.出血性脑中风

(1)年龄  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左右,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

(2)高血压  病史越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血压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为30.07%。

(3)昏迷  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深昏迷者94%死亡。病后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逐渐好转者,预后较好。嗜睡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4)病情  病情进展越快,高颅压症状出现越早,表现越重,预后越差。

(5)出血量  出血量较大者,预后较差。有血肿形成,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预后较差。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者,预后较好。

(6)伴有癫痫发作者  预后较差。因可加重脑水肿或脑出血。

(7)伴有内脏功能紊乱者  预后较差。常见者为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达80%。

(8)合并有代谢障碍者  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预后较差。

(9)反复发作者  预后较差。

(10)治疗效果  脱水、降压等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

2.缺血性脑中风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  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  首次发作,预后较好。

(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  如栓子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脑脓肿者,预后较差。

(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  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

(6)与昏迷程度有关  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  如合并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

(8)与患者年龄有关  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