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内科 > Liddle综合征_Liddle Zong He Zheng

Liddle综合征_Liddle Zong He Zheng

概述

Liddle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1963年Liddle等首先报告,故称为Liddle综合征。本病的特征是:严重的高血压、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肾素血症。临床症状与醛固酮增多症相似,但是醛固酮分泌率很低,对螺内酯治疗无反应,对氨苯蝶啶或限盐治疗有效。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集合管,对钠重吸收增加,排钾泌氢增多,属全身性遗传性钠转运异常性疾病。


病因

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肾小球集合管对钠重吸收增加,排K+泌H+增多致全身性遗传性钠转运异常。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似,主要是高血压、低血钾与碱中毒。患者表现为头痛、肌肉无力及软瘫、多尿、烦渴、抽搐、感觉异常、视网膜病变。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同的是血及尿中醛固酮含量不高。化验检查呈严重肾性失钾,血钾常低至2.4~3.5mmol/L,而血醛固酮不高或降低,尿17-羟和17-酮类固醇及ATCH试验均正常;血醛固酮低可能是由于低血钾高血容量或高血压的原因另外,患者唾液及汗液中Na+与K+比值检测正常或稍高,粪钾正常;本病服用螺内酯无效,对氨苯蝶啶或限盐治疗有效,如给予肾小管储钾利尿药氨苯蝶啶及补充氯化钾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化验检查呈严重肾性失钾,血钾可降低到2.4~3.5mmol/L,尿钠明显增多,可达80mmol/24h,唾液及汗液中Na/K比值正常或增高粪钾正常。激素检查可见血醛固酮降低,尿17-羟和17-酮类固醇以及ACTH试验均无异常;服用氨苯蝶啶可以引起明显的排钠和储钾反应,血钾恢复正常。

2.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进行X线及B超检查,可发现并协助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家族病史,并在排除其他失钾性肾病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诊断。本病的临床症状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似,主要是高血压低血钾与碱中毒。化验检查呈严重肾性失钾,血钾常低至2.4~3.5mmol/L,而血醛固酮不高或降低,尿17-羟和17-酮类固醇及ATCH试验均正常;结合本病对螺内酯治疗无效,唾液及汗液Na+/K+比例增高等特点可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虽也有储钠、高血压、低钾性碱中毒表现,但区别点在于同时有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合成抑制剂和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异常。而在Liddle综合征,这些药物不能影响电解质的排泄,也不能纠正低血钾。患者汗液和唾液中钠钾比例在原发性醛固酮症减低,而在Liddle综合征此比例增高。

2.Bartter综合征

患者虽有低钾性碱中毒,但血压正常,并有高肾素-醛固酮血症。


并发症

可因高血压引起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电解质紊乱导致的低K+性碱中毒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头痛、肌肉无力、抽搐、软瘫、感觉异常、视网膜病变及多尿、烦渴等。


治疗

治疗原则是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钾盐,一般每天给予氯化钾3.0g即可氨苯蝶啶抑制远曲小管离子转运,使钠排泄增加,钾排泄减少,口服3个月可纠正电解质紊乱,综合以上治疗可纠正血和尿电解质变化并使血压降低。具体方法如下:

1.补充氯化钾

临床常主张口服或注射补充门冬酰氨钾镁,在补钾的同时需注意预防低血镁。在严重低血钾引起的肌麻痹及严重心律失常时,则可短暂加以补充氯化钾,待血钾升至正常水平后即停止补钾,以免发生高钾血症。对血钾、血钙已恢复正常,但仍有低血镁、伴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和(或)频发性心脏期前收缩者,经静注钙剂无效时,可给镁剂纠正通过肾小管排钠潴钾,可使患者血钾迅速升高,代谢性碱中毒消失,并使血压、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恢复正常。

2.保钾利尿

口服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氨氯吡咪),该病应终身服用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氨氯吡咪)方能维持健康状态。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钾、钠、氯和CO2CP,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高血钾、低血钠和高血氯性酸中毒。

3.低钠饮食

在应用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时,必须十分强调应同时给予低钠饮食的重要性。采取低钠饮食的方法,也可以扭转电解质紊乱和防止高血压发生。


预后

本病如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