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与颤动_Xin Shi Pu Dong Yu Zhan Dong
一 概述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相当于心室停搏。心室扑动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也常是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
二 病因
1.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缺血。
2.心肌病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
3.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或高钾。
4.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氯喹、锑剂等药物中毒。
5.触电、雷击或溺水。
6.各种室性心动过速进一步恶化。
7.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误用洋地黄类药物。
三 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抽搐,即阿-斯综合征。
2.面色苍白或青紫,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为零。
3.如不及时抢救,随之呼吸、心跳停止。
四 检查
1.血液电解质紊乱
如血钾、钠、氯等异常。
2.心电监护
心率异常。
3.心电图检查
(1)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心律,但不能辨认QRS波及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次/分钟。
(2)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不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分钟。
五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心室扑动和颤动是快速导致患者死亡的心律失常,而且极少能自行中止,因此应尽快做出诊断,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1.心室扑动典型的心电图特点
连续而规则、宽大、畸形的QRS 波,即心室扑动波。QRS 波的时限长,在0.12s 以上,QRS 波呈向上向下的波幅似正弦样曲线与T 波无法分开,QRS 波之间无等电线。QRS 波频率多在180~250次/分钟,有时可低达150次/分钟 或高达300次/分钟。P波消失。
2.心室颤动典型的心电图特点
QRS-T 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间距极不匀齐的颤动波(f 波),频率为250~500 次/分钟,颤动波之间无等电线。
六 鉴别诊断
临床应与阿-斯综合征发作心脏骤停相鉴别。
七 治疗
1.直流电复律和除颤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应争取在短时间内(1~2分钟)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一般用300~400Ws电击若无效可静脉或气管注入、心内注射肾上腺素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或利多卡因,再行电击,可提高成功率。若在发病后4分钟内除颤,成功率50%以上,4分钟以后仅有4%。若身边无除颤器应首先作心前区捶击2~3下,捶击心脏不复跳,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70~80次/min。
2.药物除颤,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或普鲁卡因胺。若是洋地黄中毒引起室颤,应用苯妥英钠静脉注射。
3.经上述治疗恢复自主心律者,可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维持。此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索他洛尔、胺碘酮静脉滴注,也有预防室颤良好疗效。洋地黄中毒者可给苯妥英钠。
4.在坚持上述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坚持人工呼吸,提供充分氧气。
5.在抢救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因为室扑、室颤持续时间稍长,体内即出现酸中毒,不利于除颤。此时可给11.2%乳酸钠或4%~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6.若条件允许亦可插入临时起搏导管进行右室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