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喉科 > 鼻中隔弯曲_Bi Zhong Ge Wan Qu

鼻中隔弯曲_Bi Zhong Ge Wan Qu

概述

鼻中隔弯曲也叫鼻中隔偏曲,凡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称鼻中隔偏曲。事实上鼻中隔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如无功能障碍的鼻中隔偏曲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如发生功能障碍,对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病因

1.鼻外伤

多发生在儿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鼻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儿童期鼻部症状多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鼻中隔偏曲。成人鼻外伤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如鼻中隔软骨段均发生偏斜并偏向一侧则形成歪鼻。鼻外伤常并发鼻中隔软骨脱位,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鼻中隔偏曲。

2.发育异常

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日久发生硬腭高拱,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鼻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3.遗传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4.压迫因素

鼻腔、鼻窦内肿瘤、巨大鼻息肉也可推压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

1.鼻塞

为最常见症状具有交替性或持续性,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了下鼻甲代偿性肥大,也可出现双侧鼻塞。如患急性鼻炎则鼻塞更重。

2.鼻出血

为常有症状。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黏膜薄,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

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主要因分布于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刺激所引起。鼻塞重,头痛加重。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则头痛减轻或消失。

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

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5.嗅觉障碍

鼻中隔高位偏曲,阻塞嗅裂,使空气中嗅素不能到达嗅区,可产生呼吸性嗅觉减退。如嗅区长期闭塞,同时并发鼻窦感染,嗅神经末梢长期受炎性刺激,亦可发生退行性病变。


检查

鼻内检查以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他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息肉等。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鼻中隔黏膜肥厚

多位于鼻中隔上部,近鼻中甲平面处,系中隔黏膜局限性肥厚形成的突起。鼻中隔一侧或两侧黏膜肥厚隆起,称鼻中隔结节。 为柔软隆起,用探针触查,易与质硬的中隔偏曲相区别。

2.鼻中隔血肿或脓肿

有外伤或手术史者,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膨隆,其周围黏膜隆起。对可疑患者,需作穿刺抽吸证明。

3.鼻中隔梅毒瘤

多发生于鼻中隔骨部,境界分明,其周围黏膜充血,常有他处梅毒病变,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


治疗

确诊为鼻中隔偏曲并出现明显症状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在鼻内镜的配合下,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矫正,从而改善鼻腔通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不建议手术,特殊情况下进行手术应选择矫正术。鼻中隔软骨段偏曲伴有歪鼻者,可采用“转门法”术式。


预防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以外伤为主,前已述及,故预防头面部外伤,为重要措施,对新生儿和儿童期的外伤,尤应避免。如产钳伤、碰伤、跌伤等,当时症状虽不明显,但却为以后发生偏曲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