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喉科 > 旋耳疮_Er Shi Zhen

旋耳疮_Er Shi Zhen

概述

旋耳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耳根部的湿疮类疾病。别名月蚀疮,浸淫疮,黄水疮。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外耳湿疹、耳后间擦性湿疹。


病因

急性多见于婴幼儿,小儿服食乳制品,脾胃湿热内蕴,化火生风上攻于耳;或外感风热之邪,或泪水、汗水、脓耳之脓液浸渍,或附近黄水疮毒蔓延于耳,或接触某些药物、刺激物,引动脾胃湿热上攻,内外风热湿邪困扰于耳,蒸灼耳部肌肤而为病,如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风热湿邪久羁,外损肌肤,内耗阴血;或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不足,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则发为慢性。


临床表现

1.好发于耳后皱襞。

2.皮损为红斑、糜烂、流滋、皲裂、结痂,有时带脂溢性,两侧对称。

3.痒痛兼作。


鉴别诊断

1.白屑风

头部、颜面等处皮肤出现糠状白屑,一般无流滋或皲裂等皮损。   

2.摄领疮

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为主要皮损。


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1.肌肤湿热证  证候:耳后皱襞部红斑、丘疹,瘙痒明显,伴面赤,口干,溺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祛湿。主方:柴胡栀子散加减。

2.胆经郁热证  证候:皮损多形性,反复发作,伴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治则:清宣郁热。主方:清肝解郁汤加减。

(二)外治法  

1.急性  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或蒲公英、野菊煎汤待冷后湿敷。流滋不多者,用三黄洗剂外搽,一日5~6回;或青黛散干扑,日用4~5次。糜烂、脓包、结痂时,用黄连油或青黛散麻油调搽,一日3次。

2.慢性  青黛膏或皮脂膏外涂,伴有小腿青筋暴露者,另加用缠缚疗法。青黛膏加热烘疗法,每日一次。20%猫眼草膏合80%青黛膏,调匀外搽,每日2次;或黄柏霜合肤轻松膏调匀外擦。烟熏法熏疗患部,每日1~2次。干燥作痒者,可用10%明矾水温热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