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消毒_Lu: Hua Xiao Du
一 概述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disinfection)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用水消毒的一种方法,其中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有机氯制剂等。天然水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而含有各种微生物,其中包括能致病的细菌性病原微生物和病毒性病原微生物。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消毒是生活饮用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它对饮用水细菌学起保证作用。
二 作用原理
其基本原理在于氯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病毒缺乏一系列代谢酶,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氯较易破坏-SH 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三 方法
氯化消毒方法主要有普通氯化消毒法、氯胺消毒法、折点消毒法、过量氯消毒法。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取决于需氯量,普通氯化消毒需接触30分钟,氯胺消毒法消毒需接触 1-2 小时。②水的 pH 值:水的 pH 值较低,氯化消毒效果好。③水温:水温越高,杀菌效果越好。④水的浑浊度:水的浑浊度越高,消毒效果就越差。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 注意事项
氯化消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在氯化消毒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产生一系列氯的副产物。氯化副产物中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有卤乙腈、卤乙酸、卤代酚、卤代酮和卤代醛等。这类物质目前现有仪器难以检测,但它们仍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和致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