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科 > 肌注硬结_Ji Zhu Ying Jie

肌注硬结_Ji Zhu Ying Jie

概述

肌注硬结是指在臀部或肱三角肌注射后所致的炎性增生性反应。可能与针头刺激肌肉造成反应性萎缩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有关。


病因

1.药物因素

肌注用药主要有溶液、混悬液、油剂、粉剂及结晶等,药物理化性质、pH值、剂量浓度不同,致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与硬结形成密切相关,若溶液浓度过高,又属高渗状态,不易吸收,反而可吸收周围组织水分,致局部肿胀,形成硬结;某些药物若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多次,也可致硬结形成;若药物黏稠度大、溶解度小,扩散吸收较难,可因吸收缓慢致硬结形成;某些药物如氯喹等易在注射处析出结晶,吸收较难,产生硬结;药物化学刺激性强,如氨茶碱、氯霉素等,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甚至产生硬结。

2.护理人员因素

多因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操作不规范,考虑问题不全面而致,如注射时动作粗暴,或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致肌纤维受损、萎缩、变性,且不易逆转,形成硬结;未考虑患者肌肉和脂肪层厚度,注射药物深度不够,仅注入血管分布少的脂肪层,一段时间后易析出结晶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注射时带入肉眼可见微粒等异物,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致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硬结;注射时带入消毒液,如碘伏等,对肌组织刺激大,影响吸收致硬结形成;注射时推药速度过快,致组织间隙瞬间受压过大而受损,形成硬结。

3.患者因素

患者机体差异也可致硬结形成,如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厚,或是躁动患者,注射时针头移动,均可致深度不够,未达肌层而形成硬结;长期卧床、营养不良、体质差的患者,血液循环较差,也易形成硬结;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如紧张、恐惧等情绪,易致肌肉紧绷,影响药物吸收,致硬结形成。

4.针具或操作时消毒不严引起感染,进而形成肿块硬结继发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疼痛,影响上下肢活动,发热,恶寒,严重者可出现深部化脓或局部坏死。


检查

一般只需要做皮肤科检查即可。


诊断

根据患者有肌内注射史及临床表现可诊断。


治疗

1.局部热敷

热敷可帮助扩张血管,增强血细胞吞噬和新陈代谢功能,以改善血运情况,同时可减弱痛觉神经兴奋性,帮助改善肌组织缺氧及炎性水肿情况。具体方法:先将纱布或毛巾置于60℃的热水中浸热,取出拧至不滴水后,轻敷于硬结部位,用保鲜膜覆盖,再放置热水袋或用大毛巾包裹以保温,热毛巾每10分钟更换一次,每次30分钟,每天2次,通常7天便可见效。但必须注意的是,若是刚打完针不久,不能立即热敷,必须待6小时后再敷。若时间过短,可因热敷后造成血管充血或出血,以免水进入针口内引起感染,必要时也可在热水中加少许的食盐效果会更好。

2.药物湿敷

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用纱布湿敷可以达到消炎止痛、增加吸收的功能。

3.湿润烧伤膏涂抹法

湿润烧伤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炎、止痛、促进愈合等功效,将其涂抹于创面,并配合红外线的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可帮助减轻损伤,防止感染。

4.局部按摩

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感,帮助水肿消退。具体方法:先在硬结部位置干净纱布,用中指或示指的指腹在纱布上按摩,注意动作缓慢,力度适当,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50周,每日2次。

5.中药外敷

仙人掌捣烂外敷、云南白药局部敷。


解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