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科 > 角化棘皮瘤_Jiao Hua Ji Pi Liu

角化棘皮瘤_Jiao Hua Ji Pi Liu

概述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很快的皮肤良性肿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征,但有时被认为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变异型。


病因

由于本病开始于曝光区,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增加相一致,因而认为本病系继发于长期日光损伤。此外化学致病物质如焦油、沥青、足叶草脂亦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在一些损害中发现HPV型25,因此亦有主张病毒感染者。遗传因素与角化棘皮瘤的发生发展亦有关系。


临床表现

该病可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发疹型角化棘皮瘤三型。

1.单发型

最常见,主要发生于面部,其次为上肢等暴露部位。皮损为坚实圆顶形结节,皮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中央为充满角质栓的火山口状凹陷,基底无浸润。皮损发展快,病程短,数星期可增至1cm,数月后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性,遗留萎缩性瘢痕。

2.多发型

较少见,可分为多发自发消退(Ferguson-Smith综合征)和多发不消退型。Ferguson-Smit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30岁,男性较多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皮损较单发型者小,很少自然消退。

3.发疹性角化棘皮瘤(Grzybowski型多发性角化棘皮瘤)

皮损由大量直径2~7mm半圆形丘疹组成,中央角化,正常肤色,有的呈条索状排列,可有剧烈瘙痒。持续数月后缓慢消退。患者常有瘢痕、睑外翻和面具样面容。

另外,角化棘皮瘤与Muir-Torre综合征(皮脂腺肿瘤和胃肠道肿瘤综合征)、化学物质暴露及免疫抑制和HPV感染相关。


检查

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凹陷如火山口样,其中充以角栓,底部表皮增生呈条索状向真皮内不规则延伸,增生表皮内可见角化珠。火山口周围表皮呈唇样突出,有嗜酸性淡染胞质大的鳞状细胞伸向真皮,但未脱落入真皮。有核丝分裂象及鳞状旋涡。真皮内明显炎症反应。


诊断

要临床与病理紧密联系,方能作出可靠的诊断。角化棘皮瘤早期迅速生长,边缘倾斜,中央有角栓,当长到最大限度时,角栓脱落,边缘渐平,留下凹陷性瘢痕,这是临床诊断的要点。最后确诊需要作病理检查。通常要与鳞癌鉴别,早期鉴别困难,但本病发展较鳞癌为快,一般不发生破溃,可以自愈,是临床鉴别要点。


治疗

皮损较小者,可采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亦可采用CO2激光、液氮冷冻、光动力治疗。

皮损较大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科普知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