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科 > 肥胖标准_Fei Pang Biao Zhun

肥胖标准_Fei Pang Biao Zhun

概述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能量摄入得多,消耗得少,造成能量的“正平衡”。多出的能量在体内贮存,变成脂肪,堆积在皮下和内脏,最终导致肥胖。

长期肥胖,可导致各种疾病状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等。

严重的肥胖一眼就看得出来,但多数人需要进行身高、体重的测定和体质指数的计算。


评判标准

知道标准体重和理想体重范围的确定方法后,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就没有困难了。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来衡量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比值(%)=实际体重(公斤)÷理想体重(公斤)×100%。结果判定:

(1)90%~110%之间,表明体重正常;

(2)110%~120%之间,属于超重;

(3)120%,则可诊断为肥胖;

(4)120%~130%之间,为轻度肥胖;

(5)130%~150%之间,为中度肥胖;

(6)150%~200%之间,为重度肥胖;

(7)200%,则属于病态肥胖。

(8)80%~90%之间,属于体重偏轻;

(9)小于80%,则属于消瘦。

2.以体重指数衡量

体重指数被认为是反映肥胖症的可靠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目前,我国学术界制定的体重指数参考标准为:

(1)体重指数正常值:19~24;

(2)超重值:体重指数>24;

(3)肥胖值:体重指数>28。

上述两种公式计算简单、实用,因而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有时仅靠体重一项指标来判定是否肥胖并不准确,例如一些运动员,因肌肉发达,其体重可能已达到上述肥胖标准,但一般并不将他们列入肥胖行列。

3.以体脂衡量

为准确起见,有时需采用测定体脂来判定是否肥胖的方法。
男性体脂含量大于25%可诊断为肥胖,女性大于30%可诊断为肥胖。


测定体重时的注意事项

1.出现水肿、腹水等,可引起细胞外液相对增加,造成体重升高的假象。同时,可掩盖体内化学物质及细胞内物质的丢失;

2.出现巨大肿瘤或器官肥大等,也造成体重升高的假象,并可掩盖脂肪和肌肉组织的丢失;

3.利尿剂的使用会造成体重丧失的假象;

4短时间内出现能量摄入及钠量的显著改变,可导致体内糖原及体液的明显改变,从而影响体重;

5.如果每日体重改变大于0.5公斤,往往提示是体内水分改变的结果,而非真正的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