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科 > 腹膜转移癌_Fu Mo Zhuan Yi Ai

腹膜转移癌_Fu Mo Zhuan Yi Ai

概述

腹膜转移癌是癌细胞经血路腹膜转移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所致。多继发于腹腔内肝、胃、结肠、胰腺和卵巢、子宫的癌肿和腹膜后的恶性肿瘤,也可继发于肺、脑、骨骼、鼻咽部的肿瘤以及皮肤黑色素瘤等。患者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多需采用联合治疗措施。


病因

原发部位主要为腹腔内器官,以卵巢癌和胰腺癌最多,其次为胃、子宫、结肠及淋巴系统。肺癌和乳腺癌亦可转移到腹膜,30%的白血病病人可有腹膜累及。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余微小病灶的存在,是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腹膜转移的关键因素。


临床表现

1.腹胀及腹水

腹水为腹腔转移性肿瘤最常见且较早出现的临床症状,腹水量常不大,但若同时伴有门静脉转移或肝转移,则也可表现为大量腹水。体检可发现移动性浊音。腹水常为无色或淡黄色微混液体,若伴肿瘤坏死出血,则可为血性。为渗出液,蛋白含量较高,腹水病理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

2.腹部包块

腹腔转移癌所致的腹部包块常为多发性,常有一定的活动度,肿块质地因肿瘤病理性质而异。有时肿瘤侵及腹壁可表现为腹壁固定性包块,质地常较硬,压痛明显。

3.消化系症状

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有时伴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若肿瘤侵及肝脏或胆管,可有黄疸。当肿块压迫胃肠道或因肿块致肠扭转、肠套叠时,则可出现肠梗阻症状。

4.全身症状

常表现为乏力、消瘦、贫血、恶病质。另需注意原发病症状。


检查

腹膜转移癌的一般化验检查常表现出原发肿瘤的特点,如肝癌病人可有AFP升高,结直肠癌病人可有CEA升高,伴消化道出血时大便潜血为阳性,部分病例可有贫血。来源于妇产科的肿瘤则有内分泌有关检查的异常等。

1.活检

腹膜镜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2.血常规及血浆蛋白测定

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及血浆白蛋白降低。

3.腹水检查

腹腔穿刺腹水检查是最简单、迅速、方便、损伤较少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临床怀疑腹腔转移癌的病人可反复进行该项检查,通过对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查明确诊断,并可根据肿瘤病理类型的特点找到原发病灶。


诊断

目前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主要包括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影像学诊断、手术直视或腹腔镜下取组织活检等方法。

通过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来检测腹腔中的脱落癌细胞,但其敏感性低,早期发现腹腔内脱落的游离肿瘤细胞较为困难,有较高的漏诊率。近年来由于放射免疫分析法、单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技术的展开,能更准确的检测出腹腔内游离癌细胞。

细胞学和病理检查作为胃癌腹膜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作为创伤性检查限制了其在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外周血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能对于检查肿瘤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但无法明确复发的部位,因此影像学证据相当重要。目前CT、MRI、PET-CT等已广泛用于肿瘤腹膜转移的诊断。


治疗

以往多将腹腔转移癌看作癌症晚期而放弃治疗。随着影像学、病理学、手术学及肿瘤治疗学的发展,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腹膜肿瘤的细胞减积术

腹膜肿瘤的细胞减积术是将有肿瘤病灶及可能被肿瘤侵犯的腹膜及其形成的系膜、网膜等尽量切除,以达到减少肿瘤负荷,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常用术式有6种:大网膜和脾脏切除术;左上象限腹膜切除术;右上象限腹膜切除术;小网膜和胆囊切除术;盆腔腹膜切除术;胃窦部切除术。

2.腹腔化疗

腹腔化疗是治疗腹膜转移癌的主要方法。药代动力学优势:①使腹腔肿瘤直接浸泡在抗癌药液中,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②用药后药物主要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代谢后减少了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③腹腔化疗提高了门静脉系血液和肝脏中化疗药物浓度,而肝脏则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脏器。

3.联合治疗

腹膜转移癌灶结节的大小是影响腹腔化疗的重要因素,减瘤性腹膜切除术尽可能的清除腹膜腔内一切肉眼可见的转移癌结节,为腹膜腔化疗提供良好的条件。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5-Fu、卡铂复合药液DDS泵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好。

4.持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持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CHPP)综合利用了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在术中清除和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有效防治术后腹腔复发和转移,是配合手术最合理、有效辅助措施。


预防

腹腔转移癌的预防主要靠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中严格按照外科无瘤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来预防,同时可应用持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而对于来源于腹腔脏器以外的肿瘤,则在检查中要减少挤压,防止血行和经淋巴转移。尤其是在有创性穿刺检查及内镜检查中需轻柔操作,防止医源性转移。肿瘤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