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 - 第22页
  • 耳针_Er ZHen

    一 概述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郭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望耳的形态、色泽等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

    07-18 348 中医科
  • 虚热证_Xu Re ZHeng

    一 概述 虚热证,证名。正气不足所致的热证。因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的热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证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

    07-18 351 中医科
  • 阴虚血热证_Yin Xu Xue Re ZHeng

    一 概述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学说、中医命门学说和中医藏象学说,肾为命门,包含真阴、真水、真阳、真火。人体阴虚主要是肾阴不足,肾阴不足导致水不克火...

    07-18 359 中医科
  • 燥湿化痰_Zao SHi Hua Tan

    一 概述 治疗学术语。中医祛痰法之一。指燥湿药与化痰药同用,以治疗痰湿的方法。燥湿化痰法主治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头眩...

    07-18 417 中医科
  • 中气下陷_ZHong Qi Xia Xian

    一 概述 中医病证名,亦指中医病机。中气下陷,属气陷证的一种,多由气虚发展而来,是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下陷,降多升少,对脏腑维系升举之力减弱,...

    07-18 363 中医科
  • 中药服法_ZHong Yao Fu Fa

    一 概述 中药服法是否恰当,对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医学源流沦》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

    07-18 343 中医科
  • 风寒湿痹_Feng Han SHi Bi

    一 概述 风寒湿痹,中医病证名,为行(风)痹、痛(寒)痹、著(湿)痹的合称。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瘀滞,证见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

    07-18 349 中医科
  • 肝脾不和证_Gan Wei Bu He ZHeng

    一 概述 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又称肝脾不调。临床以胁腹胀痛为主要表现。常见于泄泻、腹痛、胁痛、鼓胀、月...

    07-18 365 中医科
  • 肝肾两虚_Gan SHen Liang Xu

    一 概述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阳虚在临床上尚无定论;故肝肾两虚在临床上多指的是肝肾阴虚。肝阴虚和肾阴虚合并成为肝肾阴虚。本证多由多...

    07-18 354 中医科
  • 痹病_Bi Bing

    一 概述 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

    07-18 350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