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结核_Xiao Er Chang Xi Mo Lin Ba Jie Jie He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结核_Xiao Er Chang Xi Mo Lin Ba Jie Jie He

概述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在小儿较多见。可能为肠道原发复合征的部分表现,肠原发灶可很快被吸收,但肿大且干酪样变的肠系膜淋巴结则可长期存在。也可由淋巴或血行播散而来,多与胸腔内淋巴结结核或全身粟粒结核病同时存在。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为主要表现,而其他部位的结核并不明显,此时应作为单独的病例诊断。


病因

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一般结核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慢性中毒症状为长期不规则低热、食欲减退、消瘦、容易疲劳、睡眠不安、情绪不稳等。局部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其中以腹痛为最常见。腹痛可为经常持续的轻度钝痛;但更类似绞痛。腹痛多位于脐周或腹部深处,多在左上腹或右下腹,因此有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做手术者。视诊和触诊可见腹壁轻度紧张和膨隆,触诊可发现典型的压痛点,常在右下腹相当于阑尾炎点处,或在左上腹内带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即肠系膜根处。有时可触到1个或多个肿大淋巴结,小如蚕豆,大可似手拳,有压痛。触诊应在清晨空腹清洗灌肠后进行。肿大淋巴结有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压迫门静脉使回流受阻,产生腹水及腹壁静脉扩张;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压迫胸导管可引起乳糜性腹水;压迫幽门可致幽门狭窄;压迫肠道可引起不全性肠梗阻。此外,患儿往往有黄或白厚舌苔,表示消化功能不好。有时呈高度过敏,如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等。


检查

1.涂片与培养

2.结核杆菌抗体检测

3.结核杆菌抗原检测

4.结核杆菌结构成分测定

5.分子生物学检查

6.血沉检查


诊断

可根据结核病接触史、结素试验阳性、临床症状、腹部深触诊及直肠探查等决定。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钙化灶,在本病慢性演变及反复恶化过程中对确诊有帮助。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要考虑慢性或急性阑尾炎,根据我们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儿曾被误诊为阑尾炎者最多,甚至误诊达2~3年之久。其次为肝炎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包虫病、蛔虫病等偶需鉴别者。尚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腹部淋巴结肿块应与限局性回肠炎、淋巴肉瘤及其他腹部肿瘤相鉴别。


并发症

引起腹泻、腹痛;肿大淋巴结压迫门静脉使回流受阻,可产生腹水及腹壁静脉扩张;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压迫胸导管可引起乳糜性腹水;压迫幽门可致幽门狭窄;压迫肠道可引起不全性肠梗阻。


治疗

应注意营养,食用多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质的食物。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肿大淋巴结压迫腹内脏器产生相应症状,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解除压迫。干酪坏死的淋巴结可将干酪样物剔除。其余未产生压迫症状的淋巴结,一般不予处理。

该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当并发肠梗阻或淋巴结化脓穿破致腹膜炎时,则需手术治疗。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

2.接种卡介苗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小儿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预后

积极治疗后本病预后良好,淋巴结干酪样变可逐渐被吸收、硬结钙化而自愈。慢性中毒症状可存在很长时间才消失。淋巴结干酪坏死液化,破溃到腹腔或腹壁外形成瘘管长期不愈,这种病例称肠系膜结核,现已极少见。合并腹膜炎及肠结核时,预后与两病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