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科 > 玫瑰糠疹_Mei Gui Kang Zhen

玫瑰糠疹_Mei Gui Kang Zhen

概述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常见的的急性、自限性炎症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覆有糠状鳞屑,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但也有经久不愈的情况,由于有患者延误治疗后遗留色素沉着。应及早治疗。


病因

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因为本病有季节性发作,皮疹有自限性,很少复发,初起为前驱斑,又未发现任何确定的变态反应性物质引起本病,因此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玫瑰糠疹的发病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系。此外,真菌、细菌感染或螺旋体等其他微生物的病源说法也未被证实。也有人认为是某种感染的一种过敏反应或胃肠中毒的皮肤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儿童与老年人少见,但也有见于出生3个月的婴儿。无性别差异。以春秋季多发。初起损害是在胸、颈、躯干或四肢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或黄褐色斑片,边缘微高起,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称为前驱斑或母斑,数目为1~3个。如无瘙痒症状易被忽视。1~2周后躯干与四肢近侧端相继有泛发性成批的皮损出现,常对称分布,皮损较母斑为小,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称为继发斑。斑片大小不一,直径约0.2~1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细薄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患者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

有少数患者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这类患者常有剧痒,称为丘疹型玫瑰糠疹。

另有一类患者,发病急骤,无前驱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这些损害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玫瑰糠疹样皮损,这类患者可能是自身敏感性反应所引起,故称之为玫瑰型自身敏感性皮炎。

也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玫瑰糠疹:如仅发生母斑,之后并无子斑,称之为“顿挫型”;如皮疹有明显的渗出倾向,常有瘙痒,称之为“渗出型”;此外还有丘疹型、水疱型、荨麻疹型、紫癜型、脓疱型、多形红斑型等,以及以头、面、四肢远端为主的皮疹。

患者大多无全身症状,但也有出现轻度头痛、咽喉痛、低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检查

1.血常规

嗜酸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可稍有增高。

2.组织病理

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表皮可见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增厚,海绵形成和细胞内水肿,或有小水疱出现。真皮浅层有中度血管扩张,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前驱斑,好发部位,皮疹的形态有典型红色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性斑片,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不难诊断。

1.问诊主要有发病季节、病期长短、病损发生顺序,自觉症状。

2.检查“母斑”存在与否,病损是否重在躯干及肢体近端屈侧,是否为玫瑰色椭圆形斑丘疹、长轴与皮纹或肋骨方向是否平行,边缘有无糠状鳞屑,有无咽部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


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银屑病

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肘膝部,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早期皮疹冬季加重,夏季消退或减轻,病程长,易复发。

2.脂溢性皮炎

皮疹好发于头、面及胸部,头发部位皮疹可见油腻性鳞屑,可有脱发,躯干部位皮疹无特殊排列特征,也无前驱斑。

3.花斑癣

皮疹形态及发疹部位有时与玫瑰糠疹相似,在躯干部位皮疹排列无特殊性,真菌镜检阳性。

4.梅毒疹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二期梅毒疹的特点是没用明显的瘙痒针状。皮疹早期为直径约0.5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各个独立,不融合,亦可进一部出现丘疹,鳞屑性丘疹及脓疱疹等。掌跖可见脱屑性斑疹,黏膜可出现黏膜斑,外阴及肛门可发生扁平湿疣,头发可呈虫蛀样脱落,浅表臖核肿大。斑疹性梅毒损害大小一致,并很快变为淡棕色,无鳞屑或仅有少许鳞屑,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清反应阳性。

5.体癣

相当于圆癣,皮肤损害多较局限,泛发者一般较少见。边缘有丘疹或小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治疗

因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1.一般治疗

在急性期禁忌热水洗烫和肥皂外洗。禁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临床上见到许多患者由于局部护理不当使病情加重,延长病程。

2.抗组胺药物

可适当应用抗组胺药物,例如扑尔敏,赛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也可用维生素C、维生素B12、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等。

3.中医中药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一般用凉血消风汤有效,轻型患者可用紫草,水煎服,每日一次有效。

4.紫外线照射

急性炎症期过去后,进行期皮疹广泛时,采用紫外线红斑量或亚红斑量分区交替照射能促进损害的消退。

5.外用药治疗

可采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用少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