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冠心病膳食_Dong Mai Ying Hua / Guan Xin Bing Shan Shi
一 概述
1.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发生了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看做是血管老化或衰老。导致动脉周一硬化的原因很多,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其中高血脂(主要是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一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主要由胆固醇沉积造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膳食总原则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多吃粗粮、粗细搭配,少食单糖、蔗糖和甜食。限制含单糖、双糖高的食品,如甜点心、各种糖果、冰淇淋、巧克力、蜂蜜等。
坚果中的脂肪酸通过对膳食中总脂肪酸组成的调整而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此外,坚果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但是坚果中脂肪含量较高,在推荐食用量时要考虑它所提供的能量,以保持能量平衡。
2.多吃蔬菜、水果
人们普遍认为多吃蔬菜水果可促进健康,但是直到最近才证实其对冠心病、脑卒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所含的膳食纤维、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关。蔬菜水果中含大量的光化学营养物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每日摄入400~500g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增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摄入量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
蔬菜、水果和薯类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被人类胃肠道的酶所消化,而且有保留水分的作用,使纤维在胃肠道中所占体积增加,能量密度相对降低,总能量因而减少。纤维素还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能量吸收减少。有些水溶性纤维能与胆固醇结合,使胆固醇的排出量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盐结合,一方面使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另一方面使胆盐的肠肝循环减弱,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
研究证明钾与血压升高呈负相关,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钾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水果,故冠心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膳食中钾及纤维素的摄入量。膳食中钾的摄入量应与钠相等,即钠/钾比例为1:1。多吃蔬菜水果或应用高钾低钠的盐可提高钾的摄入量。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缺钙可以加重高钠引起的血压升高。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常吃奶类,但以脱脂奶为宜。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精氨酸等,增加大豆制品摄入量可对血脂产生有利的影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摄入25g以上大豆蛋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4.适量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与煎炸食品
控制膳食中总脂肪含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摄入充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少用氢化油脂以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吃肥肉,选用低/脱脂奶及其制品。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且不会升高甘油三酯。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有橄榄油、茶油及花生、核桃、榛子等坚果类食品。每周食用1~2次鱼和贝类食品。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等含有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应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海鱼、豆类的摄入,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鸡肉,少吃煎炸食品。
5.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1)控制总能量 增加运动,防治超重和肥胖。
(2)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膳食中各种来源的钠都可影响人群的血压水平,因此应当限制钠的摄入量以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改变嗜咸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盐、食品添加剂和味精等使用量有助于控制膳食钠摄入量,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过4g为宜。
(3)限制饮酒 通常认为少量饮酒(指每日摄入酒精20~30g,或白酒不超过50g),虽然葡萄酒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但不提倡将饮酒作为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三 常用食物选择
1.宜用食物
(1)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的豆类及其制品。
(2)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玉米、小米、高梁等。
(3)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
(4)富含优质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
(5)富含特殊成分,有降脂、降压作用的海带、香菇、木耳、洋葱、大蒜等。
2.忌(少)用食物
(1)动物油脂及油炸食品,如肥猪肉、炸鸡腿等。
(2)过咸、过甜的食品,如咸菜、大酱、食用糖、蜂蜜等。
(3)如饮酒,应适量。
参考文献:
[1]孙长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焦广宇 蒋卓勤主编.《临床营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中国医师协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编写.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胡雯主编.医疗膳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